養兒育女|睡在我身邊的“留守兒童”
上學時間推遲,校外時間增多,就能增加睡眠時間嗎?家長的上下班時間不變,是要在孩子的睡夢中悄悄溜走嗎?晚上和孩子見個面,甚至是見見睡夢中的孩子,就算陪伴了嗎?
責任編輯:溫翠玲
兩個留守兒童和回歸的父母在吃飯(圖文無直接聯系)。
說到“留守兒童”,大家都知道,他們的父母為了謀生,去遠方工作,把孩子留在老家由老人照顧,一年到頭見不上幾次面。
筆者舌耕津門,學生中有不少曾經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多年奮斗,終于立足,安家落戶,把他們從老家接到了身邊,一家人得以團聚。
有個叫得洋的孩子在作文中寫過這種過程。他的老家在大別山深處,父母離家謀生的時候,他尚不記事,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直到父母學藝成功,開起了蛋糕店,才第一次回老家并直接接走了他,第一次母子相見,竟然不相識。其中的辛酸,讓我這個局外人都唏噓不已,多年難忘。
物傷其類,得洋的作文常常勾起我的思緒,讓我倍加珍惜母子相處的時光,想給孩子更多的陪伴。我一直覺得我們夫妻倆做得還不錯。每天下班,我不看手機,也不看電視,因為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