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外國的躺平主義
責任編輯:朱又可
最近??吹健疤善健币徽f。這是年輕人中的一種新興文化,指的是尋求低欲望生活,不買車買房,不結婚生子。此說據稱來自一位名叫駱華忠的“躺平學大師”。他不上班,一天只吃兩頓飯,每月花銷兩百多,收入來源是每年一兩個月去橫店當群演,扮死尸,業績衡量指標是躺平。這個說法被主動放棄競爭的“佛系青年”們所追捧,逐漸發展為“躺平學”“躺平主義”。
這種思潮的出現,是競爭太強烈,讓人不堪重負,心生厭煩而選擇逃避,還是一種生活的選擇?其他文化中有沒有這種類似的情況?作為翻譯,我在想,有沒有英文的對應詞?還沒想到。只是想有的人追求成功,過上wine and dine的生活,最后die,有的人是lie and die。
用老一輩的話來說,躺平是不思進取。但在躺平的人看來,進取到底有什么意義?人或者是混社會,或者是開公司,或者是去打工,最終不免一死。
躺平主義哲學在傳說中是屢見不鮮的。大家可能熟悉商人和漁夫的故事。商人在海邊看到漁夫抓到了魚,然后休息。便問他不打魚的時候干嘛。漁夫說他每天一大早起床,出海捕魚,然后回去,和孩子們一起玩。下午睡午覺。傍晚,他會和伙伴們去村子里喝一杯。商人說他可以幫助策劃,讓他擴大再生產,掙大錢,實現財務自由。
然后呢?漁夫問。
商人說:“你就可以想睡就睡,想玩就玩了?!?/p>
漁夫說:我現在不已經是這樣了嗎?漁夫實現了無財務自由。
像這樣“不思進取”的漁夫何其多也!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這種三天打魚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