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攜1500萬司機沖擊美股
美東時間6月10日,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申請。股票代碼為“DIDI”,根據招股資料,上市公司名稱為小桔快智(Xiaoju Kuaizhi)。
在提交招股書之后,程維和柳青也發布了創始人信。信中表示,滴滴已經開始直面“司機需要更好的收入而乘客期待更實惠的價格”等持續的矛盾和挑戰,并將著手解決。
滴滴在行業深耕多年,此前也已為上市謀劃已久,今年4月,已有市場消息傳出其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秘密提交IPO申請,本次上市成功后,滴滴將會迎來哪些新變化?
為上市謀求多年的出行巨頭
滴滴成立于2012年,自成立以來各類融資規模超300億美元,擁有機構投資者近百家。
2014年,滴滴正式宣布與微信達成戰略合作,接入了微信入口,開啟了打車費補貼的營銷活動。在與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快的經數輪燒錢大戰后,兩家于2015年宣布合并。
2016年,滴滴宣布與Uber達成戰略協議,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在中國大陸運營的品牌、業務、數據等資產,奠定了其在中國出行市場上的關鍵地位。2016年5月,滴滴宣布獲得蘋果公司10億美元投資。從2016年開始,市場對于滴滴即將上市就有過多次傳聞。
在急速擴張的路上,2018年夏,在滴滴順風車上發生了兩起惡性刑事案件,在私募市場上滴滴估值一路下行。這一時期也在創始人信中被稱為“至暗時刻”,并表示此類事件促使滴滴開始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不惜以全年的增長為代價,把精力和重心都放在一件事上——做我們所能做的一切去搭建安全保護體系,保障司機和乘客的安全”。
在共享單車領域,滴滴也有著積極投資嘗試。2018年,曾經火爆的共享單車市場陷入困境,ofo資金鏈吃緊,摩拜賣身美團。此時醞釀已久的滴滴,在全國部分城市上線了“青桔單車”,其名對應了滴滴公司“小桔科技”。
當前的滴滴,已是出行領域名副其實的巨頭。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約4000多個城鎮開展業務,提供網約車、出租車、順風車、共享單車、代駕、金融和自動駕駛等服務。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躍用戶為4.93億,全球年活躍司機1500萬。
招股書顯示,2020年,滴滴三大業務——中國出行業務、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收入分別是1336億元、23億元和58億元人民幣。
在盈利表現上, 2018年至2020年滴滴的凈虧損分別為150億元、97億元和106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55億元。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里,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4100萬單,全平臺總交易額3410億元。
其中中國出行業務2019年實現調整的息稅前利潤38.4億元人民幣,2020年39.6億元,2021年一季度36.2億元。
董事會將面臨調整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滴滴的董事會名單也浮出水面。本次上市后,滴滴董事會名單將面臨大型調整。
招股書顯示,滴滴最大股東軟銀委派的董事會成員Kentaro Matsui將在滴滴上市時辭任董事,這意味著軟銀將在滴滴上市時退出董事會。此外,博裕資本董事總經理陳峙也將在滴滴上市時辭任董事。
除了已經退出的軟銀和博裕資本,滴滴董事會還有6名成員,分別是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程維,滴滴總裁柳青,滴滴副總裁兼國際業務總裁朱景士。除了三名滴滴高管,騰訊總裁劉熾平、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蘋果副總裁Adrian Perica各占一席。
滴滴實行高管合伙人制,作為公司的實際控制方,其中程維、柳青、朱景士三人為創始有限合伙人,有權任命或罷免公司執行董事,提名并推薦公司某些執行官職位的候選人。上市前,程維持股7%,投票權15.4%;柳青持股1.7%,投票權6.7%;朱景士持股比例低于1%,具體比例未顯示,投票權為2.3%。
本次IPO之前,滴滴創始人、CEO程維持股7%,聯合創始人、總裁柳青持股1.7%。根據中概股常規的同股不同權的安排,程維柳青合計擁有超過48%的投票權,包括程維柳青在內的滴滴管理層擁有超過50%的投票權。
對于此次IPO募資的用途,滴滴在招股書中披露計劃將約30%的募資金額用于擴大中國以外國際市場的業務;約30%的募資金額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在內的技術能力;約20%用于推出新產品和拓展現有產品品類以持續提升用戶體驗;剩余部分可能用于營運資金需求和潛在的戰略投資等。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