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視點 | 冷戰結束三十年,美國的全球遏制戰
美國以擠壓俄羅斯、分化伊斯蘭世界、控制地區強國和阻擊新興國家崛起為多元目標,以冷戰為模板,力爭在避免軍事對決的情況下,公開和隱蔽地動用一切資源與手段,保持自身實力領先所有對手一個等級。
責任編輯:姚憶江
這是4月20日拍攝的美國華盛頓白宮。
2021年3月2日,烏克蘭向東部頓巴斯地區派兵7個旅,隨后俄羅斯大兵壓境。自從俄羅斯向烏克蘭邊境增兵、烏東局勢升級后不久,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就向烏克蘭承諾,一旦邊境局勢失控,美國將會力挺烏克蘭,成為其堅實的后盾。
按照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約翰·柯比的說法,從2015年到現在,美國已經出資二十多億美元專門在安全領域為烏克蘭提供援助。
站在歷史的視角不難看出,美國的舉動并不讓人意外。冷戰后,美國發動或挑動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烏克蘭內戰、敘利亞戰爭、海上自由航行等一系列局部戰爭與沖突,均顯現出宏大的全球遏制戰爭視圖。
美國以擠壓俄羅斯、分化伊斯蘭世界、控制地區強國和阻擊新興國家崛起為多元目標,以冷戰為模板,力爭在避免軍事對決的情況下,公開和隱蔽地動用一切資源與手段,保持自身實力領先所有對手一個等級。通過多屆政府接力,美國逐步實現支配歐亞大陸,稱霸海洋,控制科技經濟的全球霸權。
美國向歐亞大陸擴張的混合戰爭,催熟大戰爭
冷戰已結束三十年(1991-2021),在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背景下,和平與發展成為歷史新主流。歐盟崛起、俄羅斯軍事實力再起、伊斯蘭復興運動的興起,無不激發著美國的恐懼感。于是,美國發動新一輪遏制戰爭,占領戰略真空地帶,控制發展資源,打壓地區軍事強國。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曾提出,“阻止一個占主導地位和敵對的歐亞大國以及任何威脅到美國霸權地位的反美聯盟”。美國學者亨廷頓提出文明沖突論,認為以俄羅斯為中心的東正教文明,以中東為中心的伊斯蘭文明威脅著美國。從而,美國走上進攻性現實主義之路:控制伊斯蘭走廊,瓦解東正教文明,阻止出現“大西洋聯合體”和“超大歐洲”。同時,脅迫歐盟,將其綁在北約戰車上,共同發動遏制俄羅斯和中東伊斯蘭世界的新一輪大戰爭。
老布什政府執政后期發動的海灣戰爭,是新舊大戰爭的轉換點。其后歷經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及特朗普政府,7屆總統26年,一以貫之。目前,美國已達到阻止俄歐交好,分裂歐洲,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