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白鹿原》的故事
本文入選2021年南方周末教師征文挑戰賽優質作品,作者系西安市藍田縣一名中學語文教師。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幾次刻骨銘心的閱讀經歷,心中有幾本念念不忘的文學作品。如果讓我只選一本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白鹿原》。
我和這本書的故事要從十多年以前說起。剛上高一,語文老師就給我們介紹陜西的三位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的作品,強烈推薦小說《白鹿原》。我從縣城書店租了一本,趁著下課和周末,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在讀完的剎那,我感覺腦中一片空白,整個人像是被一只無形的大手緊緊攫住,那是對于時空遼遠和命運難測的巨大感喟,洗去了之前讀過的所有書留下的印象。
坐在教室窗前,我望著從原塄的大路上來下去的車影,咀嚼回味著書中精彩跌宕的故事情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眼前的原本來叫狄寨原,源于宋朝大將狄青曾在此駐扎軍隊的歷史典故,后來由于陳忠實先生小說的影響,這座原又恢復了西周時期有過的名字——白鹿原。很顯然,這個名字更加輕盈更具靈性。
印象最深的一次上原,是高中畢業前和同班同學徒步爬了上去。我們站在原塄,俯瞰著縣城和灞河,眺望秦嶺,豪邁之氣充溢于胸,一起呼喊和大笑,盡情揮灑著青春的恣意和張揚。
我填志愿選了漢語言文學專業,自己也拿不準到底和《白鹿原》這部書有多大關系。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一個自卑的農村小伙,通過熱愛閱讀和擅長寫作建立起來的自信和沖動,足以擊垮規劃長遠的藍圖。
大學那幾年,我聽到好幾位教授上課時從不同方面提及《白鹿原》。紅柯老師講課縱橫捭闔,曾經透露——陳忠實先生閑諞,說寫《白鹿原》時從鄰居家訂了羊奶,每天早上喝一斤,吃一個雞蛋,創作是高強度的精神勞動,以此來保證營養。
那時,我嘗試著寫作,把《白鹿原》的敘述語言視作范本——整部作品都是把描述壓縮、集中了信息的長句子,善用比喻,因此顯得言約義豐而又具體形象。比如,鹿兆鵬和黑娃縱火燒毀白腿烏鴉兵強行收來的糧食時,烈焰洶涌。小說只用了一句話來表現——“火焰像瞬息萬變的群山,時而千仞齊發,時而獨峰突起;火焰像威嚴的森林,時而呼嘯怒吼,時而纏綿呢喃;火焰像恣意狂舞著的萬千獼猴萬千精靈”,以博喻凝練地表現火焰飛騰,把糧食燒了個徹底。但是,想要達到這樣的水準,沒有大量的閱讀和豐富的閱歷難以寫出。于是,我只好靜下心認真閱讀和生活,慢慢積累。
我曾經幾次帶著大學同學踏訪白鹿原,卻沒有找到小說中的韻味。當然不會有。文學作品是提純現實的精神成果,就像孫紹振先生所說——作家創作,絕非照搬生活和情感,而是經過了想象的重新熔鑄。時隔多年,我仍時??吹接腥巳プ霭盐膶W和現實生搬硬套對應的事情,想到往昔的自己,也不由得啞然失笑。
然而,世事仿佛一枚硬幣,都有兩面。
畢業分配到了一所高中,我可以望見白鹿原的原塄,也像我的老師一樣,常常把這本書推薦給學生,在他們閱讀以后又以本縣作家卞壽堂老師所寫的《〈白鹿原〉文學原型考釋》的研究內容,給他們講述書中地點的真實所在和人物的歷史原型,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提高他們理解社會的眼界,拓展他們認識人生的思維。
兩年以后,聽說正在建設中的白鹿原影視城拍攝電視劇《白鹿原》,我趁著五一假期去當了一回群眾演員,不懼嗤笑,按要求剃了個光頭。幾年以前,電影《白鹿原》上映,遠遠未能表現原著磅礴的格局和雄沉的內涵。我們讀者普遍寄希望于電視劇版本,希望拍出史詩巨制的渾厚與博大。
也就在電視劇將要上映的前夕,陳忠實先生因舌癌去世。我專程從縣城趕到省城建國路的作協大院,跟著人流進去鞠躬,送一程心中敬愛的作家。
當天的《西安晚報》印著陳老的巨幅照片,還有一篇感人至深的專題報道,題目就讓我過目難忘——《文學,是一碗強人吃的飯》。接著,三千余自發群眾前往西安三兆殯儀館送行,人群中不少手舉《西安晚報》的照片,最為特別的是紅柯老師手里擎著刊載《白鹿原》的那一期《當代》雜志。翻到這則新聞,我看到了惺惺相惜的友情和物傷其類的悲戚。沒想到,半年以后,紅柯老師竟也走了。
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時常聽到陜西文學扛鼎人物離去而導致斷代的議論,也關注著陜西新一代作家的寫作和成長,并對他們有著欣喜的期待。工作這幾年,我忙于紛繁復雜的瑣碎事務,心態浮躁,很少能專注地研究和寫作一些什么,越來越覺得自己似乎并不適宜從事寫作。
對我來說,也許從一開始就走偏了,閱讀只是并且只能作為愛好存在。直到今年遇到了一點輕信他人造成的挫折,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難道要把生命付諸雜事嗎?面對白孝文中了鹿子霖設計而賣房賣地的噩耗,白嘉軒說——在咱原上活人,心上要能插得住刀子。想到了這,我就慢慢地從灰暗中走了出來,又恢復了熱愛閱讀和渴望寫作的強烈興趣。
當然了,我只是從陳先生寫的《白鹿原》中汲取了精神力量,或許,這正是文學經典給予我們的題中之義。這同樣也是我們為什么會一個接一個,一代接一代不斷去閱讀好書的重要理由。因此,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會有自己和文學名著的故事,受到她們的滋潤和濡養,就像溫泉注入干涸的土地一樣,熨帖著我們的生命記憶和整個靈魂。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教師征文挑戰賽投稿郵箱為 nfzmread@126.com,歡迎進一步了解比賽規則:http://www.zprce.cn/contents/206897)
--------
2021年4月,南方周末報社正式啟動“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將向全國2萬名中學語文教師贈閱為期一年的《南方周末》紙質報紙,以及舉辦進中學校園、開展公益教師訓練營等線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