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抗疫,科技公司拿出了什么“神器”?
“如果還要人進去,無人駕駛就沒有意義了?!?br />
在派出的三種機型中,億航216是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最大載荷220公斤,可搭載兩人。
疫情下的廣州,粵康碼每日都會亮約1億次,如此大的數據處理量考驗著負責運營的科技公司。
責任編輯:顧策
一輛無人小車正運送一批物資過鶴洞大橋,其余無人車在等待裝貨。(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 圖)
2021年6月12日晚8點半,在廣州海珠區昌崗立交橋和鶴洞大橋的交叉口,工作人員正在向無人駕駛小巴內放置防疫物資。裝載完畢后,小巴穿越鶴洞大橋,開往荔灣防控區,行駛途中不時有社會車輛從旁開過。
這是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記錄下的抗疫視頻片段。
在新冠疫情重襲廣州之時,廣州市政府召集各家科技公司共同抗疫。于是,大大小小的無人駕駛車、無人機齊聚現場,科技公司將抗疫現場當作了“秀”實力的展臺。
這些科技產品究竟展示了哪些“黑科技”?
遠程監控無人駕駛車
文遠知行是第一家進入防控區開展物資配送的自動駕駛企業。
對大眾來說,這家公司的名字略顯陌生,也許因為它的產品并不直接面向消費者。文遠知行四年前在廣州誕生,依靠與車企和出行平臺的合作,主要從事L4級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
6月3日,文遠知行接到通知:廣州市政府委托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召集科技企業探討抗疫事宜。廣州多家科技企業到場,會議從下午6點持續到晚上11點多。
經過工程部門的評估,4日凌晨3點,文遠知行決定派出無人車進入荔灣防控區采集數據。早上8點,文遠知行無人駕駛小巴和無人駕駛出租車正式投入使用,進行食品藥品等緊急物資的配送。
“如果還要人進去,無人駕駛就沒有意義了?!蔽倪h知行市場公關總監區錦燕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從數據采集到正式的物資運送,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在車內實現“去人化”,安全員在遠程實時監控。
新技術的使用難免會遇到問題。4日晚上,文遠知行的一輛無人車在采集數據時和小區內停著的一輛私家車發生剮蹭。區錦燕解釋,因為遠程采集數據還在測試環節,操控員技術不熟練產生失誤。
根據文遠知行的配送指南,每天早上10點到下午5點,無人車都會在鶴洞大橋橋口接收物資,然后運往荔灣防控區內的可送達小區。
4日當天,在文遠知行之后,小馬智行也抵達荔灣防控區內,主要協助荔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