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本文入選2021年南方周末教師征文挑戰賽優質作品,作者系陜西省永壽縣中學語文教師。
我第一次接觸“大部頭”是在小學六年級。
準確地說,不叫接觸,最多算是“確認眼神”。當時只記得書的名字叫《戰爭與和平》,后來才知道是世界文豪托爾斯泰的小說。書是同桌帶來的,他讀得津津有味,似乎書里真的有“顏如玉”,盡管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可能不知道顏如玉為何物,但那癡迷勁卻不亞于人生中的“初見”。我也就跟著沾光翻了幾頁。那種平和從容的敘事氣息令我著迷,心想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書。自此,我就迷上了讀書。
完整讀完的第一本小說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年我上初一。時值暑假,窗外鳴蟬陣陣,屋內異常悶熱。就是在這樣的天氣里,我一頭扎進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虛構的神奇世界。至今還能想起讀完小說,合上書時的情景。
我輕輕放下書,長出一口氣,然后微合雙目,感覺體內似乎有一股元氣在涌動。當時,我得出對應的結論,讀長篇名著,可以增強“內功”,其時年幼,因受武俠劇的影響,竟天真地如此理解?,F在想來,也對,讀一部名著就是和一個高貴的靈魂對話,保爾·柯察金將其體內的“真氣”通過小說語言和故事輸送給了我,讓一個少年獲得了精神之鈣,頓覺自己的內心空前強大。
90年代,由于父親是中學校長,加之借居學校的緣故,我接觸到報紙和雜志。每周末,校園里的報欄和他的辦公室就成了我的“三味書屋”?!蛾兾魅請?/span>·秦嶺》和《咸陽日報·古渡》上的文章都曾撫慰過我的“饑腸”。
記得“古渡”上有一篇文章寫道:“永壽籍詩人耿翔說:詩歌是生命的鹽”。其中引用了一些耿翔的詩句。讀著這些詩意悠遠的句子,我竟釘在了原地,驚嘆漢語之美詩歌之味。從那時起,我就和詩歌結緣了,并且多年來一直關注閱讀詩人耿翔的詩歌。
耿翔詩集《母語》中那些血淚交迸、樸素靈動的詩句引領著青春期苦悶孤獨的我,向著有光的地方勇敢追尋。他深沉地愛著生他養他的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新鮮純粹的詩句源源不斷地從這里生根發芽開花,使我們這些人在故土心在天空的狂妄淺薄之輩內心震蕩,靈魂涅槃。母語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魂。一個人只有熱愛他腳下的土地,才有可能走得遠走得扎實;一個人只有熱愛他的親人,才有可能成為別人信賴的益友;一個人只有熱愛他的祖國,才有可能輸出優秀的人格。
父親辦公室的文學刊物也是我的周末美餐?!度嗣裎膶W》《小說選刊》在一個溫暖的午后,走進了我的眼睛。從雜志里,我記住了兩個名字,一個叫紅柯,一個叫畢飛宇。
小說《美麗奴羊》奇異陌生的敘述語言深深地吸引了我。這篇小說讓我讀了好多年紅柯。從1997年初次遇見他的作品就一發不可收。高一時甚至花了10塊錢(當時三天的生活費)從同學手里得到一本魯迅文學獎小說集,同學也甚是愛惜,多次軟磨硬泡才遂愿。其中就有紅柯的名篇《吹?!?,主人公馬杰龍給了我許多生命能量,使我認識到人活著的價值和意義,名利只是浮云,最重要的是內心的豐盈和寧靜。其長篇《西去的騎手》、散文《給兵馬俑吹口氣》讓我愛不釋卷,起坐彷徨,唏噓不已。少年英雄馬仲英縱馬天山,氣貫長虹,一顆丹心,兩袖正氣,用馬背上的戰爭史詩,歌哭民族英雄的壯志,令我熱血沸騰,恨不能上陣殺敵,為國效力。
畢飛宇的小說《哺乳期的女人》閱讀感受深刻。人性的復雜和冷酷,小說里有疼痛,雖然當時沒太讀懂,但文中孤兒因突咬哺乳女人乳頭而被眾人謾罵指責時,我年幼的心里有憂傷和悲痛。從此,我就倔強地認為人間需要大愛,人性需要溫暖,尤其要關愛失去父母的孤兒,讓自己的心保持溫度和濕度。因為初二的相遇,我后來陸續讀過畢飛宇的一些作品。去年,我買了一本他的茅獎小說《推拿》。這部長篇,選材獨特,塑造了一群盲人推拿師,活在底層的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啟示我們,要倍加珍惜和熱愛現有的生活,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高一時在永中上了半學期,與書的“蜜月”仍在繼續。馬骎老師在我作文后的批語寫道:“寫得不錯”,“頗有雨巷詩人遺風”,這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和驚喜,原來自己還有一點天賦,所以就更加瘋狂地“追”起了書。
學校后門口有一書攤,是我常光顧的“精神花園”。我花一塊錢淘過一本舊書,書名《今天我活著》,作者叫謝有順,當時還不知道謝有順何許人也,就是覺得文章好看,就記住了這個名字。后來,隨著閱讀版圖的擴張,才知道當年被我“贖回身”的竟然是當代文學評論界的大咖。是機緣巧合讓我知道了謝有順的存在,并喜歡上了他的文學評論?!断蠕h就是自由》又讓我頓悟了寫作的一些真諦。游目于莽蒼大地,浩瀚星空,心神超越俗世的圍墻,追問莊子“逍遙游”的境界,視通萬里,思接千載,“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方可抵達那片光芒躍動的遠方。
這段短暫的求學時光,從未釋卷,書中乾坤大,有夢苦追尋,我讀了不少書,還能記起的有賈平凹、朱自清、沈從文等名家的作品。大量的閱讀,使我更充實,更自信,也為后來的高考作文做了“內存”的提前擴展。
轉學乾縣二中后,我的讀書羅曼史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囂張”。剛到二中,就碰上寫作文,我鬼使神差地寫了一首題為《致黛玉》的小詩,不想,居然被老師當眾朗讀表揚。下課后,有同學找到我,問我是如何知道老師外號的,我一臉茫然。稍頓半刻,他告訴我,老師的外號叫“林妹妹”。我的詩無意中撞了老師,可老師似乎毫不知情,看來她還未識破學生們的調皮智慧。反倒是,羅老師更欣賞我了,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格外照顧。記得有一節課,我在桌子底下偷看《人民文學》,正看得入迷,感覺肩膀被拍了一下,抬頭一看,竟是老師站在我面前。她面帶微笑,手捧課本,輕語道:“你這個年齡不適合看這篇意識流小說,讀書要有選擇性”,說完,就回講臺了。那一刻,陽光撒滿她的臉龐,金色的面容,善意的提醒,溫柔的轉身,讓我覺得她更像一位教書的女菩薩。
因了羅老師的鼓勵和青睞,我更加愛讀書了。她推薦我訂閱了《雜文選刊》。這本雜志點擊社會熱點,緊扣時代脈搏,針砭時弊,思想犀利,代表了正義和良知的聲音,對價值觀和人生觀正在形成時期的我進行了無聲的人格教育?!笆恳蕴煜聻榧喝巍钡募覈閼颜娜会j釀,等待將來的成熟與定型。此外,我還訂閱了《南方周末》《讀者》兩種報刊,精神的發育即源于此。前者的時評,后者的美文,都給了我潤物無聲的灌溉。高中三年,語文基礎和素養的積淀,得益于大量的閱讀;高中三年,正直勇敢善良寬容性格的磨練,得益于這些書;高中三年,心靈骨骼的強壯,人生理想的堅定,得益于手不釋卷。
高考語文分數還不錯,作文估算應該在55分以上,加之熱愛文學就報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時期,應該是我讀書的黃金歲月。在咸陽師院,我去得最多的就是圖書館和閱覽室。文學、歷史、地理、科技、教育等各類書籍紛紛進入我的視野,予我以知,賦我以思,授我以法,感我以情,令我獲得了明亮的精神,豐富的安靜。而今,即使身處紛擾塵世,喧囂市坊,猶能覓得一方心靈的空地,欣然接受星空的照耀,安享美麗孤獨帶來的明澈喜悅。
畢業參加工作后依然在讀,讀教育隨筆、哲學小品、散文詩歌,閱讀已經成了生命的必修課。除過教學的需要,更多是一種人生的修行。如今,將近“不惑”,正在悄然駛向油膩的中年。何以活出通透,做到清淡,像少年一樣飛揚?唯有讀書。
賀知章致仕歸來,八十有六,但其精氣神和心態似乎返老還童,異常健碩,當得少年之譽,這是書的“藥效”;蘇東坡一生多次遭貶,中年依舊“聊發少年狂”,依舊“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書的魔法;毛澤東晚年猶能橫渡長江,“到中流擊水”,胸中激揚少年情懷,這是書的偉力。閱盡千帆,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因為書的滋養和煉洗,我們或許依然可以保持赤子之心,少年情懷,不會忘記當初為何出發,也不會忘記現在為何而活著。因為書的冶煉和凈化,我們深處名利場,或許可以不那么世俗和功利,胸內曠朗無塵,活得通透簡單。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愿滾滾紅塵中的我們都能抵達“發已千莖白,心猶一寸丹”的人生境界。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教師征文挑戰賽投稿郵箱為 nfzmread@126.com,歡迎進一步了解比賽規則:http://www.zprce.cn/contents/206897)
--------
2021年4月,南方周末報社正式啟動“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將向全國2萬名中學語文教師贈閱為期一年的《南方周末》紙質報紙,以及舉辦進中學校園、開展公益教師訓練營等線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