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網售亂象:非我柚子等品牌可換詞搜到,未成年人也能買
6月18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通知指出,各地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要約談電子煙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壓實主體責任,防止互聯網領域電子煙對未成年人的侵害。
電子煙對未成年人的侵害再度受到廣泛關注。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在多個電商平臺上,以“電子煙”“電子霧化器”等關鍵詞搜索,基本不展示相關商品,但是以“戒煙器”“電子化霧器”等關鍵詞,仍可搜到出售悅刻、非我、柚子等品牌產品。此外,以未成年人身份也可以買電子煙產品,還有的電子煙賣家客服表示,“你們學??梢缘?,就可以發(貨)”。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經發布通告,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煙互聯網銷售網站或客戶端;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并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等。
調查:電子煙在網絡上改頭換面出售,客服稱可賣給未成年人
南都記者注意到,2019年,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其中指出,為防止未成年人通過互聯網購買并吸食電子煙,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煙互聯網銷售網站或客戶端;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并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互聯網發布的電子煙廣告。
今年6月18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印發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侵害“守護成長”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強售煙(含電子煙)網點法律宣貫,督促全面設置警示標志;嚴格查處向未成年人售煙違法行為,持續加強網絡監測,加大違法行為打擊力度。
通知中要求,持續加強互聯網渠道管控,全面清理互聯網改頭換面、變相銷售電子煙行為及虛假違法廣告。各地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要約談電子煙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壓實主體責任,防止互聯網領域電子煙對未成年人的侵害。
目前,《煙草專賣許可證管理辦法》中也明確,除了取得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或者煙草專賣批發企業許可證的企業依法銷售煙草專賣品外,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通過信息網絡銷售煙草專賣品。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在多個電商平臺,以“電子煙”“電子霧化器”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時,有平臺彈出提示稱,“據法律規定,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不得通過任何信息網絡銷售煙草專賣品”。
但以“戒煙器”“電子化霧器”等字眼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時,仍可找到不少售賣電子煙的商品鏈接。
其中不乏有的賣家在圖片簡介中稱“圖不重要,看字”,圖中的字則稱“悅刻、魔笛、柚子、綠蘿、福祿、非我、火器、VTV,各類品牌,正品貨全”“最低39元可買一整套”“實體同款”等。
南都記者隨機聯絡了幾間售賣電子煙產品店鋪的客服,均收到要求“加微信私聊”的回復,還有客服直接在回復中表示,“根據相關政策,線上停售電子煙相關產品,請加V”。
南都記者隨后添加了幾名客服的微信,他們向記者發來了悅刻、綠籮、非我等電子煙品牌的產品清單。
當南都記者咨詢未成年人能否購買時,一名客服先是表示“未成年不能購買哦”,但當進一步詢問時,客服卻問“要哪款”,稱“可以走拍付”。
在該客服發給南都記者的海報中,有電子煙品牌明確標注“守護者計劃:未成年人嚴禁使用”。
在南都記者咨詢能否發貨到學校的地址時,還有客服表示,賣家是不會在快遞單上寫什么的,“你們學??梢缘?,就可以發”。
南都記者注意到,這些客服的朋友圈中配有不少產品圖,大多顏色鮮艷,逢節假日還會進行特價促銷,還稱有“明星同款”。有客服發朋友圈稱電視臺的所謂介紹,表示“電子煙比香煙傷害小”。
南都記者查詢發現,悅刻、柚子、非我等品牌的電子霧化器、電子煙產品介紹中,標明添加了含量不等的尼古丁成分,或已說明產品系電子煙。
危害:未成年人吸入會對肺部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實際上,電子煙并不安全。
2021年5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下稱《報告2020》),新增了電子煙對健康的危害內容,并指出“有充分證據表明,電子煙是不安全的”。
據南都此前報道,《報告2020》對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影響評估后表示,使用電子煙可能致人更容易使用卷煙,這一現象在青少年中尤為明顯。一項納入91051名青少年的Meta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后成為卷煙使用者的風險是從不使用電子煙者的2.21倍。
南都記者注意到,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并要求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
通告指出,大部分電子煙的核心消費成分是經提純的煙堿即尼古丁,尼古丁屬于劇毒化學品,未成年人呼吸系統尚未發育成型,吸入此類霧化物會對肺部功能產生不良影響,使用不當還可能導致煙堿中毒等多種安全風險。
近年來,煙油中的添加物還出現了新變化。
廣州仁泰醫院主治醫師譚紅海告訴南都記者,近幾年醫院陸陸續續收治需要戒煙的病例,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均有。其中牽涉到電子煙戒煙的,均是因為不法分子在煙油中添加的合成大麻素。
譚紅海表示,他曾收治過一位未成年患者,他本來體育成績不錯,受他人引誘吸食了含有合成大麻素的電子煙后,成績直線下跌。他的家長一開始還不知道原因,詢問孩子后才發現這種情況,于是急忙將他送來醫院。
據他了解,近幾年來,由于有關部門對尼古丁的管控見效,有不法商家將電子煙煙油中的尼古丁成分替換成了合成大麻素。這種大麻素是從工業大麻中提取出的,為毒品的一種。
當吸食含有合成大麻素的煙油后,出現的癥狀和吸食大麻的癥狀一樣,并且同樣會成癮。吸食到一定程度,青少年在情緒上易出現焦慮煩躁,不穩定等特性,甚至會逐步發展成病態現象,對大腦也會造成損傷。
“有的商家不會告訴你他們在煙油里加了什么,就只告訴你它(電子煙)比香煙好抽?!弊T紅海說,由于合成大麻素使用目前的檢測尿板無法測出,因此,有賣家甚至會通過這一點唆使青少年購買此類煙油,“他們會跟青少年說用這個可以逃避尿檢,測不出來,有的青少年也不懂?!?/p>
譚紅海表示,青少年因吸食有害煙油入院的案例正逐年減少,但仍有零散發生。目前,含此類煙油的電子煙銷售渠道也轉向網絡,銷售方式更加隱蔽,也更難被察覺。
趨勢:電子煙蔓延至中學生群體
艾媒網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子煙企業數量正在快速增加。2013年為45457家,至2021年2月4日,存續電子煙企業共計174399家。
市場的擴大意味著使用電子煙的人群增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5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電子煙的使用率僅為0.5%,且絕大部分是偶然使用。
然而,《2018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煙的使用率已經上升到0.9%,使用電子煙的人數約為1035萬,其中年輕人使用比例相對較高,15至24歲年齡組為1.5%,在所有年齡段中是最高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中學生煙草調查》顯示,初中學生的電子煙使用率為2.7%,普通高中學生為2.2%,職業學校學生為4.5%。
正在讀大二的吳同學告訴南都記者,自己因為好奇嘗試過電子煙,“覺得菠蘿和可樂味好抽,不過總體來說不好吸”。
據她描述,電子煙口感上更加柔和,且口味多樣,吸煙時也不會有什么煙味影響到別人。
吳同學表示,自己身邊也有不少人吸食電子煙,還有人會去買煙油盲盒,“有100多種口味可以抽,還有臭豆腐味這種獵奇點的口味”。
監管:對電子煙擬參照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電子煙用戶不斷增加,不良商家添加毒品危及青少年健康,對電子煙應該如何監管?
南都記者在向電商平臺進行查詢時,客服明確表示,售賣電子煙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如果消費者發現相關銷售店鋪,可以進行舉報。
上述6月18日印發的《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侵害“守護成長”專項行動方案》中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6月15日至6月25日,各地要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動員會,明確監管重點,組織摸底排查;6月26日至8月31日,各地要對售煙網點實施全面檢查,強化后續監管,解決市場突出問題;9月1日至9月14日,認真總結專項行動情況,探索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長效機制。
從政策層面來看,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煙草專賣局在《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中增加了“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p>
據《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的說明,主要考慮包括推進電子煙監管法治化,且符合電子煙產品特性以及當前國際監管的通行做法,并增強電子煙監管效能。
說明解釋,近年來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市場監管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社會各方面非常關注。此次修改主要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電子煙監管法治化的要求,明確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的監管法律依據,并做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銜接,發揮好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
其次,鑒于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與傳統卷煙在核心成分、產品功能、消費方式等方面具有同質性,對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應當參照《實施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這也與國際上主要國家和地區對于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的監管方式一致。
另外,將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實施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將大幅度提升電子煙監管效能,有效規范電子煙生產經營活動,解決電子煙存在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虛假廣告等問題,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