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象火遍全球,國際傳播經驗給你總結好了!

拋棄單向廣播式宣傳,運用國際通用的現代傳播手段,以溫情敘事手法講述“共同人性” 。

責任編輯:戴春晨

編者按:

15頭野象安全“北上”,向全球展現了云南乃至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命多樣性的大國形象。這為國際傳播提供一條可借鑒的路徑:拋棄單向廣播式宣傳,運用國際通用的現代傳播手段,以溫情敘事手法講述“共同人性”,才能講好具有世界意義的中國故事。

云南15頭“一路向北”的野生亞洲象,最近成為“國際網紅”。海外媒體的目光也罕見地投射在云南的基層鄉鎮和村寨上,野象經過的莊稼地、玉米田、香蕉園、橡膠林、農房、養雞場等紛紛出現在媒體報道中。

亞洲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在我國被列為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我國境內的亞洲象總數在300頭左右。

2020年3月,云南野象群開始“北上”遷徙,過去的15個月里,云南野象群不僅沒有生命安全,還在途中誕下一頭小象。

亞洲象曾經因盜獵迅速減少。1958年開始,云南省開始對亞洲象進行保護。此次野象群的安全遷徙,云南省政府、民眾和專家的協同行動,向全球傳遞了“生命共同體”的國際形象。

野象群“北上”途經的市縣、鄉鎮已經成為國際傳播中的一個區域熱點。

BBC、CNN、Guardia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采用中立、正面的態度報道此事。

德國國家電視臺DW的視頻報道的首贊評論稱,“謝謝中國人民,如此耐心地對待野象”。

我們想探究,當地政府、民眾和專業監測人員是如何“三位一體”確保人象雙方安全?外媒在野象向北事件上持有客觀、中立甚至正面的態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最后,我們試圖在此基礎上,總結可供借鑒的區域形象國際傳播經驗。

大象萌萌噠,守護靜悄悄

6月7日上午7點,天空蒙蒙亮,野象群集體躺下睡覺。在昆明晉寧區夕陽鄉的山林地里,一頭幼象被成年野象們緊緊地護在中間,當它想要挺身起來時,卻發現自己被卡住,擠也擠不出來。

(新華社/圖)

這一畫面在國內外社交媒體上被廣泛傳播。微博話題#無人機拍下野象群睡覺休息畫面#,閱讀量高達1.1億。野象群睡覺在國外的社交平臺REDDIT同樣火熱,網友DanceMellDance稱:“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大象會集體側睡在地上”

成年的亞洲象體重約2.7到5噸,躺下容易,起來難。

杭州動物園副園長江志說,動物園的大象,“有時會站著睡覺,有時會躺著睡覺”。動物園的環境是安全、有保證的。但在野外,倘若遇到老虎、獅子的突然襲擊,側睡的野象很難迅速起立奔跑。因此,野象群集體睡覺的情況并不多見。

“躺下睡覺”意味著“感到安全”。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野象監測團隊陳勝瑤說:“監測12天了,第一次發現象群集體睡覺。此前的監測中,它們在睡覺的時候,基本都是三四頭睡,三四頭在旁邊站著”。

野象的生命安全,是由當地政府、村民和專業人員“三位一體”保證的。

云南省在對北遷野象群的應急防控和處置過程中,村民主動疏散和避讓,在鄉鎮政府和村支書的組織下,不圍觀挑逗、戲弄野象群,也不用鞭炮、禮花彈等惡意驅趕。

(新華社/圖)

據《南方周末》報道,5月24日,野象群第一次出現在玉溪市峨山縣前,村民就已全部回家,所有的照明設備已被提前關好,任何可能會傷害到野象的現代機械全部停了下來。

野象進村,并沒有發生“流血沖突”。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謝屹認為,云南在對北遷象群的應急防控和處置過程中,優先采取柔性措施,對亞洲象的干擾和負面影響都減少了很多。

除了當地村民的有序配合疏散,云南省林草局還成立了“亞洲象群北遷安全防范工作領導小組”,24小時監測布防。

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梳理公開信息發現,當地政府的防控和預警與野象群的遷移同步,甚至早于野象群移動。

另外,專家們的同步分析和研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少網友猜測“野象長期徘徊在玉溪市附近,是不是想把玉溪市當作棲息地”。云南大學的生物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說:“由于6月云南進入雨季,降雨會對大象移動速度會產生影響,雨水進入野象眼睛會導致行動不便。野象群的行進速度因此放緩”。

陳明勇等人初步制定了勸返路線圖,希望能引導野象群從玉溪新平進入普洱墨江,最終返回西雙版納。由于云南正值雨季,野象覓食途中,缺少含有鹽分的礦物質水塘,難以補充鹽分來消化植物纖維。在引導策略上,也開始采取投喂一些含有礦物質鹽分的食物進行引導。

目前“回家”所需要的時間還無法研判,野象群以游蕩的方式向外探索,沒有明確的目的地,當地政府、鄉鎮村民、專業監測團隊的協同仍在繼續。

野象怎么樣?外媒引用了中國媒體的話

近兩個月,因野象遷徙,海外媒體罕見地將目光投射在云南的基層鄉鎮和村落。然而,外媒的報道并非完全自發,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國媒體的影響。

根據媒介間議程設置理論,在主流媒體最先報道相關新聞之后,其它媒體也會跟進報道,這種從“領袖”媒體流向其他媒體的現象被稱為“共鳴效果”。

而判斷外媒是否受到中國媒體的影響,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信源的采納。BBC、CNN、Guardia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德國國家電視臺DW、印度斯坦時報等直接或間接地引用了中國媒體的報道。

 英國衛報Guardian報道截圖

2021年6月2日,英國衛報Guardian在《大象500公里跋涉接近中國城市,當局保持警惕》消息中,交叉引用了5個信源,分別是中央電視臺、云南省林草局、環球時報、CCTVAsiaPacific和北師大哺乳動物保護張立教授,還原野象群“出走”的過程。

BBC報道截圖

2021年6月8日,BBC在《中國象:流浪象群得到應有的休息》中,直接引用了中國CGTN的報道信源,稱“當地政府已經部署了14架無人機和約500人,以確保大象群的安全”。

朝日新聞報道截圖

日本朝日新聞在5月29日報道中直接引用云南省林草局和中國媒體的的信源。并且全程回顧野象遷徙,云南最基層的警察、市民、村民出現在日本記者的鏡頭中。

印度的英語日報《印度斯坦時報》的《為何15頭野象令中國人民著迷》報道中,引用了新華社的數據。

然而,亞洲象的棲息地并非只有西雙版納,從全球來看,亞洲象還生存于緬甸、老撾和印度等地。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近兩個月,已有約32頭印度象接連死亡。

除了文字報道,海外媒體還直接采用CCTV和CGTN的視頻進行報道。

德國國家電視臺DW(Deutschewelle)于2021年6月3日發布《遷徙的野象群在中國城市中穿越》短視頻,畫面中野象群穿越農田,一路北上。

DWNews視頻報道下方的網友評論截圖

DW視頻下方的首贊評論稱,“謝謝中國人民,如此耐心地對待野象”。

SkyNewsAustralia報道截圖

2021年6月10日,澳大利亞24小時有線和衛星頻道SkyNewsAustralia視頻報道中,亞洲象認知行為專家JoshuaPlotnik認可云南省政府官員、科學家和當地人的援助大象的共同努力。

據Statista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全球互聯網活躍用戶規模為45.7億人,社交媒體活躍用戶數量達39.1億人。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鄭保衛提出,當前,國際傳播格局仍不平等,我國更應該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升我國的國際傳播能力。

CCTVAsiaPacific報道截圖  

在“野象群北遷”報道中,中國傳統媒體積極“借船出?!?,在YouTube等海外社交平臺持續跟進,觸達海外受眾。

CCTV、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實時報道野象群動向。

中國香港的《南華早報》在2021年6月9日的視頻報道有288萬的觀看量,熱門評論RamonaRayAkaMeng稱:“我喜歡大象,我對中國人民照顧好野象感到欽佩?!?/p>

讓外媒愛上中國

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昆明將召開第十五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BDCOP15)。大會級別高、規模大、會期長,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展開國際合作等方面影響深遠。

《生物多樣性公約》有196個簽署國,其中包括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孟加拉國等,這些國家均有亞洲象棲息。然而,人象沖突和盜獵等生態經濟問題凸顯,“適宜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也已成為各國面臨的問題。

亞洲象歷來都是傣族等少數民族群眾心中吉祥的化身。2004年全國亞洲象僅存180頭;到2018年,云南省林草局組織實施中國野生亞洲象資源調查顯示,約為293頭。

自1958年以來,云南一直積極致力于亞洲象保護。

在過去的15個月里,當地政府采用的是循序漸進的引導,而非驅趕的手段;專業人員在不打擾野象活動的前提下,實時跟蹤監測和研判;村民提前、有序撤離,保證人身安全,并且關閉電源,以防野象誤碰。

政府、民眾、專業團隊“三位一體”的協同應對,才保證了云南野象群安全“北上”,同時向全球傳遞了“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這也和即將在昆明召開的CBDCOP15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接軌。

國內媒體的密集、持續的動態跟進,構建了主動保護野生象群的區域形象。國外媒體的“接力”與中立報道,讓世界看到了一個為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而不遺余力的云南。

野象群的“勸返”正在進行,棲息地島嶼化、碎片化的問題還未完全解決,未來當地政府和人民如果能在亞洲象種群保護與地方經濟的長遠發展兩方面做到平衡,不僅能樹立了生物多樣性的行動主義者旗幟,也會為全球人象共存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可視化郭晨杰

資料整理 師雨欣郭晨杰

參考資料:

1.央視財經:《好萌!無人機拍下象群睡覺畫面,原來它們是這樣睡覺的》

https://mp.weixin.qq.com/s/5u0imwgyKlxhxDe3tKsdQA

2.南方周末:《峨山六日:大象挺進昆明之前》

https://mp.weixin.qq.com/s/dJgD2KYwc9fa0OqeepLmUw

3.春城晚報:《北遷象群何時“回家”?專家:大約在冬季》

https://mp.weixin.qq.com/s/zviRgyIlN6289SNZjLynOg

4.DW:《MigratingelephantherdtravelsthroughChinesecity|DWNe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5Js4BVF64s

5.SkyNewsAustralia:《HerdofelephantswanderingthroughChinais'unprecedente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31ljOLHniw

6.王潤玨:《社交媒體空間的國際傳播競爭格局與發展態勢》,《對外傳播》

7.趙宇,金崑.亞洲象分布、數量、棲息地狀況及種群管理[J].世界林業研究,2018,31(02):25-30.

網絡編輯:鄧麗萍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