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位95歲善終的普通老人管窺英國養老社區化
英國對老人的輔助系統已經比較成熟,細節很周到。比如外公從小鎮到倫敦出發參加旅行團出游,出發地火車站就會提前打電話告訴到達地車站:老人什么時候到達,座位號是多少。所到達的倫敦大火車站就會安排專人來接應并陪同老人轉車或者幫助處理行李,減輕舟車勞頓和對陌生地點的困惑。小鎮的社區每周都有老年俱樂部喝茶聚會的活動,可負責接送,所以哪怕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有空也可以去聊天見朋友。還有meals on wheels這種社區送飯的流動食堂服務,減輕老年人家務負擔,價格也基本是成本價。
責任編輯:陳斌
6月14日,人們在英國倫敦一家餐廳的戶外餐區用餐。
我先生是英國人,不久前他的外公去世了。我想講講那位普通英國老人的人生故事,順便聊聊英國的養老。
外公出生于1926年,比伊麗莎白女王年長一個月。作為一個英國南方小鎮平民家庭出身的男孩,那個年代很少有人讀大學。中學讀完,他進入了機械車行成為了一個學徒,學習機車修理。他17歲時的某一天,有一個姑娘推著一輛掉了鏈條的自行車來到了車行,外公幫她修好了自行車。害羞的外公當時沒有和姑娘說什么話,但之后向同事們打聽這是誰家的姑娘。幾天后外公上班,收到了一封信,是那位姑娘寫的。信里直截了當地說:“我聽說你在打聽我,你想知道什么?你為什么不直接來問我?這是我的電話號碼。”
不過,還沒有機會問姑娘幾個問題,幾個月后外公一滿18歲,就被二戰征兵辦公室召喚,送到了北非戰場。好在那時北非的戰役已經結束,外公的工作,是給駐扎在蘇伊士運河的英軍做軍工機械維護。據他說,士兵們那時都不忙,每個周末軍營里都會放電影,他一場不漏都去看,成為了一個影迷。休假日里,年輕的士兵們會結伴一起去看金字塔,游覽尼羅河。外公看到了一個和英國如此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