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讀《文春》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文藝春秋》90周年創刊紀念號(2013年2月號)。
我愛讀日本雜志,尤其是月刊。周刊比較娛樂化,我不大讀,即使偶爾購讀,也不會保存。月刊則不同,不僅購讀(盡管往往是“積讀”),而且會保存,結果越積越多,成了家中一患。人在東京時,我會在書店的雜志區翻閱雜志新刊,碰到感興趣的內容,便買下。御茶之水的丸善書店,新宿東口的紀伊國屋本店,神保町三省堂和斜對過的東京堂貓頭鷹店,池袋東口的淳久堂本店,都曾是我掃貨的據點。即使時間不充分,不能從容地泡,我也會在雜志區快速掃一遍新刊——雜志區一般都在距店門口很近的地方,可速戰速決。
回國后,作為一介普羅作家,若想看日本雜志的話,便只能訂閱了。據我所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之初的北京,訂閱外刊只有一個合法渠道,即通過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中圖),因包含稅金、傭金和運費,自然價格不菲。不過那個時代,我仗著外企白領和專欄作家的雙重收入,最多的時候,訂了五種日本月刊:三種論壇志——《文藝春秋》《論座》和《世界》,還有一種學術刊物《外交論壇》(即都市出版時代的“外交フォーラム”,后更名為“外交”,改由時事通信社出版),及一種藝術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瑩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