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民企黨建的典型樣本 “穿上紅馬甲,自己就是戰士”
截至2021年6月,碧桂園已在全國組建633個黨支部,其中博士黨員835名,35歲及以下黨員占比83%。
“紅馬甲(黨員先鋒隊服裝)一出來大家就安心了,它就像定海神針一樣?!蓖跏补鸹貞?,“穿上紅馬甲覺得自己就是一名戰士,像去戰場打仗一樣,感到很光榮?!?br />
潘定國有幾個“沒想到”:沒想到作為民企,黨員比例這么高;沒想到基層黨組織這么密集;更沒想到黨員能切實做這么多與自己業務相關的實事。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21年6月5日,華南碧桂園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并在通道中專設志愿服務者,全力幫扶行動不便者到達核酸檢測現場。
“其始也簡,其畢也巨。偉大的事業,往往都孕育在尋常之中?!?/p>
2021年5月13日,在碧桂園2021年二季度集團高管會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上,2000人齊聚一堂,聆聽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金一南的一次黨史教育。
碧桂園的黨員干部,近年來熱衷學習黨史。這次講座,是他們2021年來組織生活的一個片段。
黨員活動也備受年輕群體的歡迎和認同,成為近些年黨建工作的一個趨勢。這其中,不乏來自非公企業的勞動者。不少非公企業積極成立黨組織,通過開展黨建工作,不僅擴大了黨組織覆蓋面,推動了企業自身發展,還讓組織成為黨員群眾“溫暖的家”。
工友有訴求,支部便竭力解決;社區需要防疫,黨員便上前線;幫扶對象有困難,黨組織便設法對接。采訪中,多位來自碧桂園的普通基層黨員,都談到了自己的日常工作與基層黨建結合的方方面面。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非公有制企業解決了80%的城鎮就業問題。作為一家擁有20萬名員工的民營企業,碧桂園集團一直高度重視黨建工作。1995年,碧桂園成立第一個黨支部;2007年,集團成立黨委。近年來,基層黨組織的數量也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6月,碧桂園已在全國組建633個黨支部,其中博士黨員835名,35歲及以下黨員占比83%。
把黨旗插在建筑工地上
作為一名“工地黨員”,曹磊深切體會到,建筑工地上的流動黨員比例高,一些小項目的建設周期只有2-3年,接著便緊鑼密鼓投入到下一個項目里。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如何加強工地黨建,讓黨支部真正發揮作用,非??简烖h支部的能力。
“工地人員流動性大,黨組織關系往往來不及轉移就調去其他地方了?!辈芾谑潜坦饒@旗下廣東騰越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越)碧悅廣場項目工地黨支部組織委員,負責組織工地上的大小黨建活動。他說,工地高峰時有一千多人,許多人干兩個星期或一個月就轉移工地,且不說轉接黨組織關系,有時連統計這部分人的政治面貌等基本情況都來不及。換言之,工地黨支部這個“家”的成員并不太固定。
其次,工友普遍年齡偏大,面臨著年齡斷層、老齡化嚴重的現象。騰越的建筑工人隊伍里,60后與70后占到8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