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票江湖: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
商票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解決企業資金難的問題,但近年來,一些企業資金壓力增加,將商票變成了一種灰色地帶的融資工具。
“一般是地產、建筑等傳統行業,新興電商領域相對比較少。地產等行業資金量大,周轉時間長,更加依賴商票?!?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馮葉
地產、建筑等傳統行業,所需資金量大,周轉時間長,更加依賴商票。
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散戶王靈,嗅到了一種特殊的投資方式。
2020年4月,他注意到商業承兌匯票(以下簡稱“商票”)市場出現較高利率,開始嘗試購入商票。
商票是商業匯票的一種,是由銀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兌的票據,付款人為企業,承兌時間最長為一年。拿到商票后,持票人可以提前從銀行貼現,也就是將票據變現。但提前貼現,需要向銀行支付利息。與此同時,商票也可以在正規的商業票據平臺流通轉讓。
但商票不允許個人購買,王靈特意注冊了一家公司,并通過該公司在第三方商票交易平臺購入3張某頭部房地產企業的商票。每張票面價格10萬元,實際均價7萬多元。
王靈購入時,距離承兌日期還剩11個月。商票交易平臺的數據顯示,在他接手之前,這些商票已在一個月內流轉過多次。
2021年年初,本該到期兌付的商票延期了一個月,最終王靈還是從銀行全額兌付了30萬元。這筆商票投資的年化收益率達到33%,同期余額寶的七天年化收益率在2%左右。
最近,一些地產商票開始出現延期兌付問題。
商票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解決企業資金難的問題,但近年來,一些企業資金壓力增加,將商票變成了一種灰色地帶的融資工具。
對于投資者來說,這種投資方式充滿了不確定性。
擊鼓傳花
一直以來,商票并非主流。在票據市場,主角是銀行承兌匯票。與商票依靠企業承兌不同,銀行承兌匯票憑借的是銀行信譽,由銀行進行承兌,可靠性更強,基本不存在延期兌付或者拒不兌付的問題。
近年來,商票漸漸成為一門備受追捧的投資,雖然銀行承兌匯票依然比重更大。
上海票據交易所數據顯示,2020年商票簽發金額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