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光環下的污染: 特斯拉供應鏈調查
11家企業表示“不清楚”或拒絕接受采訪,受訪的8家企業均未明確解釋此前環境違規的原因。沒有一家企業表示,當產生環境違規記錄后,特斯拉等采購商曾推動其整改。特斯拉未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請求,也未回復環保組織的咨詢。
2020年,特斯拉在美國靠出售碳積分獲得了15.8億美元,這讓特斯拉實現了全年盈利?!疤厮估恐G色光環獲得了實打實的商業利益,卻連基本的供應鏈環境合規都無法保證。而且面對質疑,特斯拉始終拒絕回應,缺乏對環境責任的擔當?!?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2018年12月,美國洛杉磯,馬斯克旗下隧道公司的試驗隧道開放,一輛經過改裝的特斯拉汽車駛入隧道。頂著低碳、環保的綠色光環,特斯拉在中國的綠色供應鏈管理上卻顯得乏力。
2021年5月,當比特幣被斥高耗能后,特斯拉CEO馬斯克立刻表態,不再接受比特幣支付,但這種快速反應,并未體現于特斯拉在中國的綠色供應鏈管理上。
2021年4月,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以下簡稱綠色江南)發布《特斯拉:光環之下——新能源車環境問題調研報告1》(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犯鶕俜酵▓蠼y計發現,自2017年以來,有30家疑似特斯拉供應商存在環境違規記錄。
南方周末記者聯系上了《報告》提及的19家企業,其中11家表示“不清楚”或拒絕接受采訪,受訪的8家公司均未明確解釋此前環境違規的原因。沒有一家企業表示,當產生環境違規記錄后,特斯拉等采購商曾推動其整改。特斯拉未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請求,也未回復環保組織的咨詢。
過去5年,特斯拉在美國靠出售碳積分獲得了總計33億美元收入,這些碳積分有的賣給了傳統汽車同行。但在綠色供應鏈管理上,多位業內觀察者并未發現特斯拉與傳統車企有明顯差異。甚至面對相同的供應商,有的老牌企業表現得更為主動。
值得警惕的是,新能源汽車一直頂著低碳、環保的綠色光環,享受補貼等優惠,但對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乏力的,不止特斯拉一家。
一塊電池引發的供應鏈調查
踩下特斯拉的踏板,為駕駛員提供絲滑般感受的動力來源,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鋰電池。特斯拉的鋰電池體積小巧,形似常見的“5號電池”,一輛特斯拉Model S有七千多節鋰電池,組成的電池板重達900公斤。
從原材料金屬礦到成品電池,一塊鋰電池的生產需要經歷多道環節,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電芯、封裝等產業鏈上的每道工序,都有企業深耕。
《報告》緣起一家鋰業公司偶然被發現的水污染問題。2021年1月12日,綠色江南主任方應君和同事在江西省新余市調研,在一個服務區休息時,他們順便飛起無人機,到服務區對面的一家鋰業企業看看情況。
無人機傳回的畫面顯示,企業西南角溝渠內的水“有點發渾”。常年現場調研工業污染源的方應君馬上“感覺到這里有問題”。他們開車繞過服務區,發現該企業的一個排污口連著河道,黃褐色的廢水如泥漿般渾濁,正嘩嘩流淌。
方應君等人現場判斷,廢水的色度和懸浮度明顯超標,pH試紙檢測呈堿性。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廢水和底泥樣品的檢測結果顯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