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簡單,海量刷題就成優勢策略,無助于鼓勵卓越與創新
刻意降低考試難度,很可能不會改變考試的選拔屬性,而是改變了選拔的標準——從比學力、比智力,變成了比耐力、比刷題量,甚至是比運氣。鼓勵卓越變成了鼓勵平庸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教育的篩選功能是不可能消除的,考試作為教育目標的“指揮棒”應該起到的作用是把這種競爭壓力轉化為提高學習水平、思辨能力的動力,而不是刻意降低難度去鼓勵平庸。圖為2021年6月16日,評卷老師在位于清華大學的高考數學評卷現場用計算機系統閱卷。
考分,真是讓人煎熬。有家長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2021年某市某區初三二模區排名”,根據各分數段的人數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滿分440分,考上市重點需要每科平均只丟3分,即百分制平均97分”。這是令人驚嘆的高分,參與討論的家長都抱怨“題出簡單了”。這并不是模擬考的出題失誤,而是近年來各地考試的普遍現象。
考試成績集體提高,“學霸”車載斗量,紅紅火火的樣子頗有觀賞性,但是家長和學生們都高興不起來。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考題簡單、考試成績普遍提高,并不會增加錄取比例,無非是錄取線的水漲船高。這就是“考分貶值”。
這一現象始于1990年代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