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咨詢:花了錢,難排憂?
“即時傾訴”與“心理咨詢”有著本質區別,但一些平臺并未盡到解釋責任,或措辭模糊,或需多次點擊才能查看相關解釋。有的甚至強調“傾訴比起咨詢的優勢”:“高效便捷,無需預約,即時連接”。
線上心理咨詢平臺找到了一個盈利方法:辦培訓班,頒發證書,并為部分學員提供入駐平臺機會?!昂芏嗯嘤枡C構(平臺)在宣傳自己的證書的力度上是非常強大的,有很大一批用戶是分辨不出來的?!?br />
在國內,對于持證心理咨詢師的實習時長、督導時長,目前依然沒有相關規定和后續管理。在新政策出來之前,更多依靠從業者和平臺的自律。
責任編輯:曹海東
受疫情影響,曾經主要在線下開展的心理咨詢服務被迫轉移到線上,線上心理咨詢行業呈爆發式增長。
幾經猶豫,小夏終于在App上點了“購買”鍵:25分鐘,50元。
他太需要有人聽聽自己的煩惱了。得知大學補考沒能通過,小夏郁結許久的心情又下沉了幾分?!凹磿r傾訴”是國內某線上心理咨詢平臺推出的一項服務,以分鐘計價,這款App的服務項目還包括心理咨詢、心理測試、心理學知識課堂等。
珍貴的25分鐘,小夏給平臺的一位咨詢師發去多段文字,訴說自己的煩惱。奇怪的是,每隔幾分鐘咨詢師僅回復一個“嗯”字,特別當小夏希望得到一些具體建議時,咨詢師只簡單重復了小夏所述內容。
與小夏不同,南南在另一心理咨詢平臺購買“即時傾訴”時,選擇了與咨詢師語音溝通。結果,咨詢師不斷暗示她應該購買平臺網課,還推薦她嘗試催眠療法,南南不僅沒有排解煩惱,心情反而更沮喪了。
盡管,小夏和南南購買的“即時傾訴”并非專業心理咨詢,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線上心理咨詢行業確實呈爆發式增長,此類服務受各線上心理咨詢平臺推崇。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徐凱文告訴南方周末,開展網絡咨詢后,2020年同期工作量比2019年增加了10%,5月后甚至增長了2-3倍。
不過,南方周末發現,線上心理咨詢火爆的背后,亦存在咨詢范圍模糊、準入門檻降低、資質認定混亂、隱私易遭泄露等問題。最近的例子是,2021年4月,線上咨詢App“松果傾訴”因侵害用戶隱私權益并未按要求整改,被工業和信息化部通報下架?!八晒麅A訴”官方對此沒有正面回應,但南方周末發現,在部分應用商店依然能夠下載到“松果傾訴”App。
疫情按下加速鍵
徐凱文回憶,受疫情影響,曾經主要在線下開展的心理咨詢服務被迫轉移到線上,使得網絡心理咨詢“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另一方面,疫情催生的焦慮情緒也使人們對心理健康更為重視。
2020年2至3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對五萬余名居民進行線上調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眾精神心理問題突出:31.6%的居民伴有焦慮癥狀,29.2%的居民伴有失眠癥狀,27.9%的居民具有抑郁癥狀,24.4%的居民伴有急性應激癥狀。容易產生精神心理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