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仟:在閱讀中走向“十萬個為什么”

6月17日、18日,由南方周末主辦,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全程支持,新東方公益戰略支持、中國郵政特別支持的“閱讀新火種”校園公益講座先后走進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學高中部、初中部。其間,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普作家羅會仟進行了精彩分享,以下為演講精彩摘錄:

首先介紹一下我來自哪里,可能各位同學還不太了解中國科學院是個什么樣的單位。中國科學院代表著中國自然科學最高的學術研究機構,同時也是科學技術的最高咨詢機構,在全國各地有一百多家科研院所,而且中科院的觀測臺站遍布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從南極的科考站,到月球上的“玉兔號”,再到火星上的“祝融號”,以及昨天(注:6月16日)航天員剛剛進駐的天和空間站核心艙等等,都有中科院尤其是青年科學家的很多貢獻。

我來自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在中科院來說并不算大,但其實也有一千人左右的規模,我們主要從事基礎物理的前沿科學研究。所以各位同學,如果將來你們學物理了,并且對物理感興趣,歡迎來到中科院,來到物理研究所。

《十萬個為什么》與我的科學道路

我自己出生在江西贛南的一個小村莊,小時候確實比較窮,靠自己讀書讀出來了。我大學在北京師范大學就讀的物理系,在北師大完成四年學業之后,到了中科院物理所就讀碩博連讀研究生。我們的物理研究所在的地方叫做中關村保福寺。中關村最早叫做“中官村”,大家知道怎么來的嗎?“中官”就是太監,“中官村”是太監退休養老等死的地方,我們是在如此“陰森恐怖”的地方做科研,很有意思,可以讓你更加沉下心來。畢業之后我就留在“中關村”繼續做“小農民”,作為一個“科研小民工”,但我也有幸可與許多國際一流的科研機構、一流科學家進行科研交流。

我覺得能夠讓我走到今天的科學道路,跟一件事情特別有關。我小時候很少能夠接觸科學類的東西,比如小學有自然課,但我們從來沒有上過這門課,只發了書。在我高中的時候,總共有九門主科,每次期中、期末考試都得考九門課,導致我們即使是理科生,也還要學政治、歷史、地理,還要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等,但有個好處是,各個學科知識都有所了解,從此之后就可以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

我跟閱讀的關系算是從小時候開始,那時不像各位同學現在有那么方便的手機,我們當時幾乎看不到任何與科學相關的東西。但幸運的是我爸是個小學老師,他知道訂閱一些當年的科普雜志,例如《知識窗》,這是江西省內非常小眾的科普雜志,翻來翻去可以從“小豆腐塊”里面了解一點點科學知識。

當然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十萬個為什么》,這套書是來自我自己親堂兄,他是個畫家,也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他在樓上藏了這套書。后來我偷偷發現以后,我就把這本書從小讀到大,讀了十幾遍,從小學就開始讀,到高中、到大學都還在讀。讀了那么多遍之后,自然就會對科學產生好奇、產生向往,最終引領我自己走向了科學的道路。

后來我進入了縣城的高中,第一天就被同學拉到縣城的圖書館,一間非常破敗的小土房,里面燈光非?;璋?。但你只需要花幾塊錢就可以辦一個圖書證,這里面的書可以隨便的借,所以高中的時候我讀了很多小說。后來上了大學,我又開始讀科普類的書,像《神奇的超導體》等一系列的書,確實吸引了我對科學的一些興趣,也義無反顧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尤其還讀了很多科學家的傳記,當你了解了科學家之后,你會發現原來科學家也是普通人。

我曾經還是個偽文青,雖然如今的我可以號稱自己是一個科學家。我主要是從事固體材料的中子散射研究,這個研究有點特別,要到面向全世界開放的國家實驗室里面去做中子實驗,比如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國家實驗室、法國的勞厄-朗之萬研究所、澳大利亞的布拉格研究所等,都是世界著名科研機構。正是小時候的“種子”讓我走上了科學的道路,現在我才能從事非常前沿的科學研究。

當然我不僅從事科研,我還把自己從事基礎研究的知識、體會寫成了科普書,后來我親身參與了《十萬個為什么》的編寫,也參與我們中學生、小學生的科學素養讀本。我們物理所在抖音、B站都有很多科普的號,歡迎各位同學們去關注??茖W家也可以做科普、寫作,在科學里面學到的知識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讓同學們通過這些文字去喜歡科學。

物理學家和他們的書

其實物理是非常廣闊的概念,用物理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會很不一樣,整個世界不同的尺度,最大的尺度到我們整個宇宙,最小的尺度到最微觀粒子,這些都是我們物理學研究的對象,所以物理學又叫做“萬物之理”,“學物理,如霧里,霧里看物理,勿理物理”,相信大家都能聽懂我在說什么。

那我們怎么去理解這個世界?物理學家也有這么一句話:“這個世界最不可理解的地方是它竟然可以理解?!奔词澜缈雌饋砗芷婷?,但你一定要知道它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們要去理解它,這就是物理。

最早關于物理的書,傳說中在公元前950年中國就有一本“上古奇書”《竹書紀年》,以竹簡形式記載了最簡單的物理現象,例如極光。西方早期記錄物理現象的人是泰勒斯,約在公元前600年就記載了摩擦起電和磁石吸鐵現象。

“物理學”這個名字到底從哪里來?來自亞里士多德,他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做《物理學》,當時用拉丁文叫做physicas。不過也許是希臘語φυσικ更準確,“物理學”本意是自然界,就是人類對自然的好奇,想去理解自然。

伽利略對物理學的貢獻非常重要,他有兩本書:《關于兩門新科學的對談》《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基本上奠定了整個物理學的基本概念。這兩本“對話”告訴我們,我們作為人去觀察這個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和我看到的世界是一樣的,至少從形式上來看是一樣的。這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學原則,如果我們觀察到的世界不一樣,我們理解的世界就是不一樣的,那就沒法建立具有共識的物理學。

牛頓就不用說了,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很多,他的代表作叫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其實跟牛頓同時代的還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比如說惠更斯?;莞寡芯苛斯獾谋举|,他主導的波動學與牛頓的理論是對立的。他還寫了《被發現的天上的世界》,是第一個發現土星環的人。牛頓后來則發現原來光是有七種顏色,《光學》這本書也是非常經典的著作。

跟牛頓同時代的有一個人叫哈雷??赡艽蠹叶悸犝f過哈雷彗星,但同學們知道最早發現哈雷彗星的人是誰嗎?是中國人?!痘茨献印酚涊d:“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至汜而水,至共頭而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痹诠耙磺Ф嗄?,我們就開始有最早的天文記錄,而且關于哈雷彗星,中國古代史上記錄是最完整的,從秦始皇七年(注:公元前240年)開始,每一次回歸都有記載。

其實哈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他是真正推動牛頓力學的人,即牛頓是做了很多研究,但每次做完就把那個草稿紙一扔,也就不管了。但哈雷有一天去拜訪他,就從他的廢紙簍里面抓出來一個東西看:你竟然算出來了行星是橢圓軌道?他說:“你趕緊去發表吧?!迸nD一開始還不太情愿,后來在哈雷不斷的鼓動下,才有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因此沒有哈雷是沒有“牛頓力學”的。

哈雷之后真正的物理學家代表是歐拉、哈密頓和拉格朗日,他們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后來到了電學的研究,就有了莫森布魯克,他發明了萊頓瓶,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做過這個實驗,有一個起電機,大家牽著手,一瞬間通上電的時候,所有人都會麻一下,都會跳起來,這個感覺非常的酸爽,如果同學們有興趣可以一起來參與。

提到法拉第,他是我們實驗物理學家最崇拜的科學家,因為他是一個自學成才的科學家,他從小學二年級就輟學了,因為家里面太窮了。后來就在倫敦打工,各種零工都干過,但是在打工的間隙,他喜歡去聽科學家做講座。有個著名的科學家叫做戴維,他每次都去聽戴維的講座,就好像各位同學一樣拿個小本,記得特別認真,他就把自己做的小本裝訂成冊,在圣誕節的時候遞給了戴維,戴維特別感動,然后說好吧,你過來當我的實驗助手吧。最早的時候歐洲的科學家是沒法直接收助手的,其實這個法拉第是以仆人的身份跟科學家去訪問其他地方,后來他跟著戴維學了一些方法技術,開始自己做物理實驗,發現了電磁感應的現象。法拉第有一本非常好的書叫做《蠟燭的化學史》,這是第一本系統的科普讀物,真正的科普書從這里開始的。

倫琴因為發現了X射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自從發明X線之后,很流行用X線拍各種照片,這是用X線拍的婚紗照,同學們將來可以考慮一下。還有普朗克,他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我希望同學們可以記住這張照片,這張照片是什么呢?是普朗克的家里面,一個物理學家的書房,要用樓梯才能爬上去取書,所以物理學家是很喜歡讀書的人。

我是讀著楊振寧還有李政道的傳記長大的,有一本是我自己朋友寫的楊振寧傳記。還有我們熟悉的吳健雄,這些都是中國的科學家。所以各位了解世界科學家的同時,也希望大家有機會多多了解我們中國科學家,多讀他們的傳記。

超導研究的人與事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關于超導研究一些有意思的人與故事。

關于超導可能同學不太熟悉,但大家看過電影《阿凡達》應該都有印象,這部電影里星球上的山是懸浮在天上的,因為山上有一種神奇的礦石,是一種超導體。但是我們做的研究并不是那么科幻,而是在現實生活存在的。如果大家去網上搜索,就可以搜索到很多超導磁懸浮的實驗,這就是真實存在的材料,是可以實現特別科幻的懸浮狀態。

從事這種研究很有意思,這種材料有兩個性質,一是它的電阻在低溫下會變成零、絕對的零;另外它是具有完全抗磁性,即它會把磁場全部排出去。在我們生活里面,它也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凡是能用到電和磁的地方都能夠用到超導材料。各位同學去醫院做核磁共振,你們就要塞到那個大圓圈里面去,那個大圓圈就是一個超導磁體。

超導研究的很多重要應用,在未來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的世界,超導研究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有很多科學家都獻身在這方面,包括我們很熟悉的愛因斯坦、波爾等等,當然這些人都是很失敗的,沒有做成功。我從事的超導領域是個物理學里非常小的方向,但是它總共有十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就跟同學們分享一下他們的故事。

各位同學有沒有學到理想氣體狀態方程?范德瓦爾斯把理想氣態方程大概加一項減一項,就寫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方程,這就是諾獎級的工作。他因為這個獲得諾貝爾獎,這個方程對今天的物理學很重要,而且有了這個以后就可以指導氫氣和氦氣的液化。

第一個真正因為超導獲諾獎的人,是來自荷蘭萊頓大學的Heike Kamerlingh Onnes,他在1911年的時候發現了第一個超導體,實現了氦氣的液化,因此就獲得了19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發現的第一個超導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屬汞,汞這個材料在常溫下是液態,當降到很低的溫度,達到4.2K即零下大概269度左右,汞的電阻就趨近于0。第一個超導諾獎的故事是比較枯燥的,因為他是一位很正統的物理學家,有自己很大的團隊,做了很多的低溫實驗研究。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點是,這位老兄做記錄的能力比較差,那么偉大的超導發現,但在他的實驗記錄本上只有小紅框的一個單詞。所以我希望將來同學們讀書的時候,要多記一點,要不然你就會錯過一個偉大的發現。

還有一個叫朗道的天才物理學家,他善于從一個現象直接把握住本質,不追求這個事情具體是怎么發生,但他會從這個現象的表面情況來構造自己的理論,然后就可以解釋這個基本的現象,他在1962年獲得諾貝爾獎。后來跟他一起做工作的這個人叫金茲堡,和阿布里科索夫、萊格特,各自在87歲、75歲、65歲的時候,在2003年終于才獲得了諾貝爾獎。

真正理解超導現象是這三位,分別叫做巴丁、庫珀和施里弗,這個理論也用他們的名字命名,叫“BCS理論”。關于他們獲諾獎的故事很有意思,因為這里面有一個特別厲害的人,就是巴丁。在1957年的時候,他已經功成名就了,他要去解決超導物理的問題,就組建了一個團隊,找到一個博士后,干活比較賣力的人,然后找了一個研究生叫施里弗,他當時去找這個施里弗,他問:“你愿意不愿意跟我做一個比較難的研究?”施里弗其實很猶豫,因為導師問這個問題,他也不敢亂回答。巴丁就問他第二個問題,你現在研究生幾年級?施里弗說:“研究生一年級”,所以巴丁說:“行,耽誤你幾年沒有關系?!彼愿魑怀媚贻p,一定要去挑戰比較難的問題,最終他們成功了。

巴丁這個人獲得兩次物理諾獎,第一個諾獎是因為發明半導體晶體管,即我們今天用的手機電腦里面最基本的邏輯單元,晶體管原型就是這個東西,看起來很丑但獲得了諾獎,而且改變了人類世界。他來過兩次中國,當時在中科院物理所他也做了個報告,我們下面的同學鼓起勇氣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為什么這么牛,憑什么得兩次諾獎?他就回答了三點:一是努力,三是機遇,三是合作,這個非常重要。

我再講另外三個人,約瑟夫森、賈埃弗和江崎。他們是1973年因為超導的“隧道效應”獲得的諾獎,其中有一位是叫約瑟夫森,他獲獎時是33歲,他做出諾獎工作的時候是22歲。各位同學可以算一算,你距離22歲還有多遠,即你距離諾獎工作還有多遠。

賈埃弗則從小是一個差生,從小數學、物理不及格。所以各位同學,不用擔心你現在的成績。他寫了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建議同學們有空可以去讀一讀,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我是我認識的最聰明的人》。所以各位同學一定要有自信,“我是我認識的最聰明的人”,我就有這個自信,我就能拿諾獎,怎么滴?

1986年12月,來自瑞士IBM公司的兩個工程師——貝德諾茨和米勒,發現了高溫超導銅氧化物,這解決了很多年來的困惑,很快,10個月后就獲得了1987年的諾獎。

這十位科學家的諾獎的故事就講完了,但是超導有沒有可能持續地獲得下一個諾獎?是極有可能的。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努力,各位同學你們如果能夠從事基礎的科研研究,也有可能得諾獎的會是你。

比如說在2008年發現了新一類的高溫超導體,叫做鐵基高溫超導體,是由日本人細野秀雄發現的。但實際上在之后,中國人也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我們發現了一大堆新的超導材料,這有可能幫助別人獲得諾獎。中國在鐵基超導方面做得非常好。一直到今天,我們在基礎科研領域甚至在應用科研領域都一直保持第一。

將來的機會還有很多,比如說如果我們真正把超導材料給廣泛應用起來;你可以發現一種神奇的粒子,利用這種奇怪的粒子狀態,我們就可以實現在室溫下比較穩定的拓撲量子計算。目前我們的量子計算機都是需要低溫,低溫就意味著很貴,現在量子計算機一臺大概是好幾千萬,但如果這個實現了,到時候我們的量子手機是有可能的。

總之,如果各位同學有機會能夠從事這些基礎科研的研究,我們就有機會去探索未知。有一部科幻電影,講述太空飛船要飛一百年到另外的星球,里面一個核心發動機就是用超導基理的材料做成的,所以同學們,其實前沿的科學離我們不遠,只要你們多讀書、多了解前沿科研,就有機會探索未知,探索我們的宇宙,這是永無止境的。

--------

南方周末“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旨在通過為2萬名中學語文教師開放全年報紙免費訂閱、校園公益講座、教師公益訓練營等舉措,激發更多年輕學子及教育工作者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流行起來。歡迎進入“語你共進”專區了解更多:http://www.zprce.cn/content/203395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