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3060目標”的綠色健康人居|第十三期CSR思享薈圓滿落幕
6月24日,由南方周末報社主辦,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國際WELL建筑研究院承辦的第十三期“CSR思享薈”在成都圓滿收官。此次研討會以“備戰碳中和:面向3060目標的綠色健康人居”為主題,邀請住建業、高校、專業機構等各方代表齊聚公園城市成都,圍繞共建綠色健康人居等話題給出了思考。
構建低碳未來的愿景,正逐漸照進現實。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中提到“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十四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
在“3060”目標的總體要求下,行業加速綠色發展轉型刻不容緩。在全球范圍內,超過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于建筑業。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約是城市垃圾總量的40%。建筑房地產行業如何實現節能減排,對于推動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
數據:做好碳足跡“核算+減排+披露”
一家企業要把減少碳排放量的目標落到實處,可對其自身的碳足跡展開追溯和調研,進而通過控制、約束等一系列手段,實現節能減排的最終目的。目前,領先品牌企業已經制定和發布了可量化的碳減排指標。但碳排放量應該怎么算?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LCA)專委會副秘書長張莉表示,目前全球和中國都已經建立了相關標準體系,如LCA專委會發起中國III型環境聲明計劃ChinaEDP及服務平臺WebLCA(億科環境科技),可支持企業建立碳足跡、碳減排、碳中和以及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等。
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LCA)專委會副秘書長張莉
面向碳中和目標,張莉稱,未來40年企業及供應鏈將持續開展碳排放“核算+減排+披露”:國家/企業制定碳中和目標,按照標準持續核算碳排放,由企業各部門及上下游供應鏈協同、持續減排、持續披露,最終實現碳中和狀態。同時,專業性機構也將全程為建筑行業和開發商提供解決方案及支持。
綠線:促進地產綠色健康轉型升級
如何翻越碳達峰,打造健康人居美好家,領地集團帶來了自己的解法。領地集團助理總裁兼品牌總經理姚科表示,當前,房地產資管新規“三條紅線”助力樓市健康良性發展;而房地產業秉持“三道綠線”原則,則可助力行業打開健康人居美好的新局面?!笆奈濉笔翘歼_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為促進房地產業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領地集團歸納出三道綠線:綠色產城融合、綠色智慧賦能、綠色健康人本。
領地集團助理總裁兼品牌總經理姚科
首先,建設綠色、海綿、低碳、生態城市要與健康產業相結合;其次,綠色是可持續發展的精髓,智慧是引領綠色發展的大腦,如智慧投資、智慧建造、智慧社區、智慧營銷等,綠色智慧建筑則應是撐起城市生態未來的骨架;第三是打造綠色健康人本?!澳壳胺康禺a業對于‘綠色’發展的定義已經由以‘環境’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耙普J為,環境改善的終極目標之一,是讓客戶享受更健康的居家環境。領地集團此前發布的“健康美好家”產品服務體系,即以創新體驗空間、人性化功能及細節、產業聯動等方面,通過“三享”健康住宅體系助力產品發展,以“五個到家”為原則,探索健康綠色新人居。
共創:綠色人居回歸健康屬性
對于健康的重要性,國際WELL建筑研究院副總裁宋怡深有同感。宋怡認為,健康、以人為本將是未來建筑的一個風口,“我們研究環保建筑的‘四節’——節水、節能、節材、節電,第一步便是研究個人健康,以人的角度去研發這套標準?!边@也是WELL標準和其他建筑標準不一樣的出發點,WELL標準是以人為本來創建的。
國際WELL建筑研究院副總裁宋怡
不同的人對健康有不同的理解,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一種軀體、精神和社會的完美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適”,所以WELL健康建筑標準是從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三大方面去構建的。WELL實現建筑環境健康的綜合方法,包含“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社區”十大部分,可以從各個角度去推動健康理念的落地。
WELL健康建筑標準不光囊括單體建筑,還針對健康社區、健康城市,希望讓建筑變得更健康,尤其是疫情期間,讓大家更愿意、更放心地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落地:建筑節能與健康人居的創新實踐
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總工、城市環境運營中心主任張紅以建科院科技樓改造項目為例分享了建筑節能的創新實踐。本著“節約資源、低成本、低能耗、精細化”的設計理念,以“共享、平衡”為設計原則,科技樓因地制宜采用了一系列綠色建筑技術措施,包括:被動式建筑節能設計、BIM技術、屋頂+垂直綠化、空氣質量在線監測與控制、雨水回收利用、建筑加固及消能減震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智能燈光+空調控制系統、新風熱回收系統、集成智能化系統等。
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總工、城市環境運營中心主任張紅
改造后,弧形建筑體型設計提高室內空氣質量的同時降低了空調能耗,數據顯示,全年可節約9.27萬元的費用;另外,改造項目將排風的能量回收用以預熱或預冷新風,經計算能量回收新風系統全年節約費用為35211.9元;收集場地內雨水用于室外綠化澆灑及道路沖洗,節水器具節水效率增量為23.87%。張紅介紹,該項目是西南地區首個三星級既有建筑綠色改造項目,同時也是四川省“智能建筑”及“建筑領域成套技術應用”示范項目。
在健康人居的空間創新方面,松下中國東北亞公司創新中心張偉副所長介紹,松下自2017年開始,就在考慮下一代健康空間的產品,在WELL建筑環境健康的十大要素中,松下主要思考如何把“空氣、水、光和聲環境”四大因素的產品進行結合,以創造一個健康的空間。
松下中國東北亞公司創新中心張偉副所長
從人的居住空間拓展到社區服務,甚至拓展到整個社會去實現一個以高效服務每天的健康生活為基調的健康生活社區平臺。松下(中國)住建空間事業部擔當部長張淵鑫介紹,松下主要通過三大板塊去實現健康社區的打造。
第一大板塊是健康住宅,依托于松下的技術和產品實現健康人居空間;第二大板塊是健康社區平臺,實現從設備導入到平臺資源的整合;第三大板塊是健康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從環境健康到人的健康的解決方案。
松下(中國)住建空間事業部擔當部長張淵鑫
另外,張淵鑫還介紹了如何打造一座讓所有人都能親密接觸健康生活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嘗試新型的地區覆蓋式護理,使得從新生兒到老年人的全年齡人群都能夠獲得身體及精神的健康;還計劃通過ICT技術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創建環保且舒適的生活。在未來30年、50年、100年,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連接各種各樣的人群,實現跨時代的可持續成長,實現能源的有序再生。
對話:綠色健康人居的市場展望
作為思享薈活動的常設板塊,當天的圓桌對話環節邀請了國網四川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秦毓毅,四川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七工程公司總經理黃忠文,四川西南人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春雷,成都大匯低碳環保公司總經理朱萍,電子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馮天麗,參與對話并提供了關于綠色健康人居市場的獨家觀察與思考。參與討論的代表一致認為,雙碳目標下,住建領域的各行各業唯有積極求變,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才能推動綠色健康人居更好地和市場結合、落地。
CSR 思享薈由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起,旨在為企業社會責任從 業人員整合各領域頂級資源,打造高管教練、行動學習和深度社交的融合模式; CSR 思享薈以匯聚新力量、分享新知識、傳播新實踐為宗旨,匯集跨行業的專家 群體智慧,推動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難題。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蘇州、成都、宜賓等地舉辦13期,參與人數超過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