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共創是企業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的關鍵接口

責任編輯:侯明輝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我國三農工作從精準扶貧全面轉向興村振興。對企業而言,參與扶貧、履行相關社會責任的戰略也需隨之調整,找到真正有效銜接的“接口”。

伴隨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成立和鄉村振興促進法的發布實施,我國三農工作的重點從脫貧攻堅轉入鄉村振興。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扶貧工作的結束,恰恰相反,在未來一段時期,鞏固脫貧成果、促進實現從精準扶貧向鄉村振興順利過渡依然任重道遠。

戰略調整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并提出在五年的過渡期內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從來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推進”。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存在內在聯系,是一個問題的兩個階段,即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首先解決鄉村貧困問題,脫貧是振興的前提和條件。同時,因為階段的不同,兩者在工作重點和工作方針上也存在區別,比如脫貧攻堅聚焦于特定地區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鄉村振興更強調鄉村人才、產業、生態等全面發展。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的基本原則,對于各個參與主體的角色,強調要堅持政府主導,增強社會合力?!皬娀熑?,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鼓勵先富幫后富,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span>2021年發布實施的鄉村振興促進法中,關于各項工作堅持的基本原則,對于參與主體則強調“堅持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由此可見,鄉村振興階段更加突出企業的主觀能動性與可持續性。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參與主體,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鄉村振興建設中,企業仍然是重要的參與主體,甚至參與的空間更廣,面臨的機遇更大。因此,在政策重點發生更迭時,企業亦需要考慮如何進行戰略調整和跟進,找到真正能夠實現有效銜接的“接口”。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走訪調研了二十余家有代表性的扶貧企業,所調研的企業在精準扶貧的階段扶貧工作富有成效且在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部署后就明確規劃銜接戰略。出于產業異質性影響的考慮,調研所選的樣本企業在第一、二、三產業的數量分別占總樣本數量的15%、35%、50%,占比分布大致符合我國整體的產業結構。

驅動機制

調研結果顯示,積極履行扶貧社會責任的企業所處的產業、行業雖然不同,采取的相關戰略也因產業而異,但是促使這些企業在精準扶貧時期積極履行扶貧社會責任、規劃鄉村振興時期銜接戰略的驅動機制卻殊途同歸,即國家政策引導全面開啟了中國特色的精準扶貧模式,內在企業家精神、外生社會影響力始終驅動精準扶貧時期到鄉村振興時期的企業行為。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遞進銜接的鏈條為:盈利點培育新盈利增長點;鄉村蓄能城鄉一體化布局,這也正是兩個階段市場力量戰略轉換的接口——內在價值鏈條和外部城鄉格局相耦合的雙輪機制。邏輯脈絡如圖所示:

圖: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企業戰略的銜接模式圖

第一,國家政策引導是打開我國高效扶貧模式的鑰匙,我國獨創的精準扶貧模式打造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促進”的協同扶貧機制,并逐漸融入了國民經濟的運行體系。

第二,企業家精神是始終貫穿的內在驅動因素,企業家們的家國情懷、民族使命感驅使他們自發地投入扶貧事業,這是市場力量扶貧興村的原動力,正是契合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所強調的,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要弘揚企業家精神。

第三,對社會影響力的追求也始終驅動著市場力量投入扶貧興村事業中,并且在精準扶貧階段企業收獲的社會認可進一步加強企業在未來階段對更高層次社會影響力的追求。

第四,精準扶貧階段,企業在幫扶鄉村的同時探索了資源,構建了平臺,實現了盈利點培育,為企業打開了上至產業、中涉渠道、下探產品的潛在盈利機會,因此企業跟進鄉村振興戰略受到了新盈利增長點的內在價值驅動。同時,政府引導全社會共同幫扶,鄉村實現蓄能,恰恰為鄉村振興階段的企業城鄉一體化布局提供了先決條件,使得提前布局城鄉一體化產業發展成為企業跟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外在牽引力。同時,新盈利增長點的不斷發育繼續助力城鄉勢差的縮小,推進城鄉一體化布局;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又為新盈利增長點提供越來越廣闊的空間要素。

由此可見,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市場力量有效銜接的關鍵接口是:企業內部價值和外部城鄉格局形成的雙輪聯動機制相互推進且循環融洽,實現價值共創,進而推動市場力量完成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興村的角色轉換。

因企制宜

綜上所述,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過渡銜接的過程中,企業要完成思維轉換與戰略轉換。首先,企業應當逐漸摒棄扶貧公益思維,轉而構建價值共創、互利共贏的振興思維。

其次,企業在驅動體系的推動下,把握好內部價值鏈的整合與外部城鄉格局的跟進規劃,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實現自身經營與興村事業的價值共創,避免發展產業戰略與跟進鄉村振興戰略“兩張皮”,真正解決扶貧的公益邏輯與商業邏輯的沖突,實現市場力量的有效銜接。

最后,各個產業、不同行業的企業要“因企制宜”。第一產業的企業提升科技含量、合理規劃發展規模,向農業現代化發力。第二產業的企業基于城鄉一體化趨勢布局產業鏈模式,全產業鏈型企業著重橫向布局城鄉協調的供產銷模式,因地制宜降低成本,細分產業型企業著重縱向深度延伸產業鏈條。第三產業的企業發揮各自的行業特長,從各個方面支持服務第一、二產業,并從中探尋自身盈利增長點。三個產業的企業廣泛參與,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方面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單位及職務:劉慧,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講師;賈明,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張俊瑞,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