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員“天宮”生活秀
每逢重大發射任務,拜謁長眠于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的航天先烈,已成為一項極具中國航天特色的傳統。從元帥、將軍到普通官兵、科技工作者,六百多位航天人在這里長眠。黑色的墓碑整齊排列,似乎是無言的軍陣。
(本文首發于2021年7月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姚憶江
七一前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傳來視頻祝福:“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生日快樂!”
七一前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傳來視頻祝福:“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生日快樂!”
視頻內,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干凈整潔,已完成“初步裝修”。三名航天員身著藍色艙內工作服,呈“箭頭式”列隊。不遠處,鮮艷的國旗與黨旗懸于艙壁兩側。
2021年6月17日15時54分許,航天員聶海勝在神舟返回艙內向地面指揮中心發回“對接完成”的報告。歷時6.5個小時,來自中國酒泉的“神舟”終于抵達“天宮”。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體長約9米,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組合后,總體長約27米。這兩個在地球人眼中“數層樓高”的龐然大物,在浩瀚無垠的太空中卻異常渺小。二者不僅要精準找到對方,還要在高速運行的軌道上完成交會對接,宛如“太空穿針”。
如今,距離中國航天員入駐“天宮”已過去兩周。航天員在“天宮”之家,開始了怎樣的生活呢?
天宮里的“三室一廳一衛”
與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對接時,天和天舟組合體已在軌運行18天,狀態良好。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天宮”的關鍵艙段。它既是空間站的“智慧大腦”和中樞,也是航天員長期駐留的主要生活場所。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順利升空。一個月后,載運大批物資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
6月17日,天和核心艙提前調試好艙內溫度、濕度等環境值,迎來了第一批“訪客”。
航天員聶海勝是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的指令長,這是他第三次執行載人飛船任務。
2013年,他曾執行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任務。當時,天宮一號采用資源艙、實驗艙兩艙構型,供航天員工作生活的實驗艙容積約40立方米,有效活動空間僅有15立方米。
如今,天和核心艙為航天員提供了約110立方米的起居空間,活動空間實現飛躍式提升,可謂“筒子樓變大平層”。
看到航天員太空新家的那一刻,在地面發射場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不由感嘆:“這個‘家’太大了,太羨慕他們了?!?/p>
太空失重條件下,航天員的睡姿并不受限制。此前,中國航天員大都在睡袋中“站著睡”。睡著后,人呼吸氣體產生推力,航天員和睡袋會不由自主地在空中“飄”動。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冬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