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長征路”

責任編輯:司后

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總使人產生一種眩暈,這種眩暈是新舊環境的落差所致,就像達貴在1985年離開西藏后在濟南看到的寬闊馬路和飛馳的汽車。直到現在,達貴仍在試圖彌補這種落差,秉持著使命般的信念。

△點擊觀看視頻△

出藏記

許多年后,達貴總會想起當年離開西藏,從成都開往濟南悶熱的火車車廂里,度過的新奇與緊張的三天三夜。

那一年,喊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人正加速將小漁村變成現代化城市,長三角、珠三角被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加入城鎮化的發展之中。而在格?;ㄊ㈤_的高原之上,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還在報告里,駕著馬車的西藏人始終如一守護著雪域高原的神圣。

1985年9月,14歲的達貴與日喀則市的100名初中生,耗時近一周從家鄉日喀則輾轉拉薩、成都,到3000多公里外的濟南第十四中學,接受中學教育。

對于第一次出遠門的孩子來說,這次經歷像是一場冒險。他們對外面世界的想象力從未掙脫家鄉的影子——達貴去過最遠的地方便是離村二十多公里的江孜縣城,那是他以為的“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現在,達貴的想法改變了。

這一路上,此前沒見過的火車和高樓讓達貴覺得既新奇又忐忑。在濟南市區,他第一次看到了柏油馬路和路上飛馳的小汽車。在濟南中學課堂上,老師講解的知識更廣、更深,加上他的漢語不太好,這讓他花了很長時間去消化,才能跟上學習進度。

這些新事物在與家鄉的比較中,讓他逐漸認識到樸素的高原缺少著另一種活力。這種欠缺讓他更加努力學習?!跋M鞑匾材苡斜憷蔫F路,村里也有平整的柏油馬路”這種想法漸漸萌生。

中學畢業后,達貴又繼續在石家莊師范學校學習。1992年,他考回西藏大學,并在大學畢業時批準加入中國共。1994年,他進入了中國銀行西藏分行工作,成為行里計劃處的一名科員。

達貴很感謝那幾年的外出求學經歷,被認為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耙驗槿顺鋈ヒ院?,看到一些新東西,是會思考的,想法多了,人就會全面進步?!彼J為,是外面接觸的新事物、了解的新知識,塑造了全新的自己。

以至于他在工作中也開始思考:怎么“讓西藏走出去”?

▲ 圖/達貴

白發記

 

達貴一直覺得自己很普通。他身形魁梧,皮膚黝黑,典型的藏族同胞形象。但在工作領域,他做出來的事從不普通。

2010年,周有錄剛到中國銀行日喀則分行業務發展部時,達貴是分管該部的副行長。除了每周一的會議和周五的黨建活動,他很少看到達貴有整段時間待在辦公室?!八旧隙荚谕饷嬉娍蛻?、談合作、做營銷?!?/span>

從外人看來,這個副行長像一個剛工作不久的業務員,充滿著干勁。

對此,達貴的解釋是,只有自己對工作充滿激情,手下的員工工作時才會有動力。

“他總是帶著我們一起沖?!痹谶_貴當時的客戶拜訪名單里,不僅有政府部門、央企和大企業,還有小微企業。忙的時候,達貴團隊一天要奔赴不同的地方見客戶。有時約見的客戶要開會,達貴就帶著周有錄等候會議結束,“最多的時候等了三個小時。他一句抱怨的話都沒有”。

正是在日喀則分行向前沖刺的時候,達貴兩鬢的頭發明顯變白了。

2013年后,達貴成為日喀則分行行長。因為工作重心轉移,他無法像以前一樣,帶著同事們拜訪大多數客戶。但他格外關注著當地扶貧項目和民族特色企業,尤其希望他們能夠走出高原。

2016年,達貴從朋友處得知薩迦縣一家生產八思巴藏香的企業,遇到了資金短缺、原材料供應不足、產量有限、產品附加值低等困難,發展面臨瓶頸。八思巴藏香是“薩迦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發明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市級非遺項目。這家企業規模不大,但產品質量較高。達貴認為,這種民族特色企業應該發展壯大起來。于是,他親自帶隊,敲開了這家公司的門。

經過多次調研,中國銀行日喀則分行為這家公司提供了300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這筆貸款讓八思巴藏香企業“久逢甘露”。

但達貴的目標遠不止于此。

達貴團隊認為,資金短缺并不是八思巴藏香企業難以經營的最主要原因,其銷售市場局限于日喀則,營銷理念陳舊才是根本原因。

“怎么幫助這家具備民族特色的企業走出西藏?”他將目光看向了西藏以外。

達貴為此召集團隊,一起研究擴展八思巴藏香銷售市場的方法,并提出了入駐京東等多個線上平臺、投放線下廣告、拍攝薩迦文化紀錄片等建議。企業負責人仁慶歐珠接受了這些建議,并在中國銀行的幫助下一一實現。

如今,仁慶歐珠的公司年產值從300萬元增至2000萬元,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設立分公司,并成為中國藏香互聯網基地。

至此,藏香走出西藏。

在達貴擔任行長期間,日喀則分行支持的扶貧貸款達24億元。在同事們眼中,“達貴很能干。他擔任行長期間,日喀則分行2018—2020年凈利潤貢獻度連續三年在西藏中行機構中排名第一”。

但這不是達貴最關注的目標——本地人和企業都能走出高原才是。

扶貧記

“之前被我們勸回學校的輟學孩子中,有5個已經參加工作了!”

最近,已經到拉薩擔任自治區分行辦公室主任的達貴,收到了日喀則分行同事次朗發來的消息。他們曾一起去日喀則市定日縣曲當鄉的優洛村和尤帕村開展過扶貧工作。次朗知道,達貴在扶貧工作中最看重教育。

信息里出現了5個熟悉的名字,名字后面分別列著他們考上的大學和入職的單位。5個孩子中有3人當了老師,另外還有1人在教育局工作,1人去了鄉政府。

達貴的臉上露出笑容,反復說“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 圖/達貴和孩子們

十年前,達貴還在中國銀行日喀則分行擔任副行長期間,便成為自治區第一批駐村工作隊隊長。到現在,他還記得剛來到優洛村時看到的情景——

這個距離日喀則市中心約8小時車程的邊境村,只有一條狹窄的主路通往外界。天晴時,車輛駛過便塵土飛揚,下雨時又泥濘不堪。不足百戶的村子,有一半是貧困戶。他們住在用石頭壘起的房子里,將墊子鋪在石頭和泥巴壘成的“床”上睡覺。因為缺水,山坡貧瘠的土地只依靠雨水灌溉,一年一季的青稞和土豆,成為一家人整年的口糧。

沒有可以借鑒的扶貧思路,達貴和隊員一邊召集村兩委和村民了解需求,一邊逐戶走訪村民家庭,了解家庭情況,建立困難家庭檔案。

經過走訪,駐村隊員們發現:村里地少且貧瘠,一戶人家只有不到5畝的莊稼地,收成不佳。更讓村民們頭疼的是,地里的莊稼還經常被牛羊啃食。他們想過用鐵絲網圍住田地,阻止動物入內,但饑餓的動物們總能突破防線。人與動物爭奪食物的“戰爭”總不消停。

在隊員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從小在農村長大的達貴提出了解決辦法:用石墻代替鐵絲。他發動村民將石頭搬到莊稼地旁,圍起一道石墻。這辦法果然減少了牛羊進入地里的次數。到了收成的季節,村民們比往年收獲了更多的糧食。

同時,駐村工作隊還根據村民的需求,在村里修了村公路,在田地里修了蓄水池和灌溉水渠,還給村里購置了5臺農用收割機、2臺電炒青稞機械、5臺電磨機,改變了人工收割打場、手工磨面的局面。了解到村民要等到病情嚴重才肯去看醫生的情況,他們從日喀則人民醫院請來4名醫生,帶著9萬多元的藥物和醫療器械,給村民們免費體檢、看病。

▲ 圖/達貴和村民們一起干活兒

但最讓達貴憂心的還是教育問題,特別是那些因貧中斷學業的孩子們。

他親自勸學:“你們別只看眼前。我小時候家里也是農村的,讀了書,才有了現在的工作。孩子畢業后,能去當老師拿一份工資,不比在家里種地強?!”老師,是村里人能看到的最好的工作。

“(如果)孩子上學去了,家里的農活兒干不完?!庇写迕衩媛峨y色。

“干農活兒的事,你們大人要克服?!币幌驕睾偷倪_貴這次態度堅決。

“家里沒錢給孩子買書,也沒有生活費(能給)?!贝迕窭^續訴苦。

于是,他和隊員立即湊錢解決孩子的生活費問題。在他眼里,教育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更能讓孩子們接觸到世界的另一種美好。

最后,至少有10名輟學的中小學生回到了學校。

后來,他們又遇到一些考上了大學卻準備放棄的孩子。

這些孩子和父母并不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以為家庭難以承受上大學的費用。達貴和隊員向他們普及了國家政策后又勸解他們,“現在黨中央非常關注我們西藏人民的生活,給了我們很多支持,往后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的。一定得讓孩子去上學,將來才能擺脫貧困??!至于眼前的生活困難,我們一定大力支持你們!”

為了更系統、持續地幫助這些孩子,他們向中國銀行日喀則分行申請了資金,為每位成績優秀的貧困準大學生發放助學金3000元。

一直到2020年底,達貴團隊通過銀行自籌資金、政府投資等方式,先后在貧困村投入了394萬元。70余名員工先后來到貧困村參與扶貧工作,幫助490人如期脫貧。

▲ 圖/達貴勸學

掃盲記

 

其實,在扶貧工作剛開始時,沒人相信達貴說的話——

“外面好多城市里的人,都開汽車,他們的馬路有這么寬!”

“現在很多農村,都開始用機械種地了,這邊還在用牛耕地?!?/span>

他不停比劃著外面城市馬路的寬度,即便如此,回應他的仍然是村民們不信任的眼神。

在逐戶走訪調查近20天后,達貴發現,比自然條件更難改變的,是人們的思想。這些一輩子都沒走出過鄉里的村民,無法想象外面世界的精彩。

“他們只看得到自己村里的情況,因此覺得自己生活得挺好?!?span>“過來人”達貴后來分析村民們難以被改變的原因時這樣說。

達貴清楚,僅憑話語難以撼動貧困戶們根深蒂固的思想,必須讓他們走出去。

最先走出去的,是村兩委班子。

達貴讓隊員組織村兩委成員去成都的農村參觀學習。親眼看到當地農村使用農用機械耕地、收割,施用化肥;村里人住著樓房、用著電器,村支書和村主任才真的相信,他們已經落在時代后面。

回到村里,他們主動向村民們描述外面快速發展的世界,證實了達貴說的話,這才打開了扶貧工作的局面。

其次,是村里的年輕人走出去。

他們將村里年輕的男孩女孩組織起來,給他們在縣里找了工作。為了幫助這些年輕人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達貴和隊員提前開展漢語專題培訓,當起了“兼職老師”,教藏族青壯年識漢字、說漢語。

送出去的年輕人中,總有些怕吃苦又偷跑回來的?!暗乩锊幻Φ臅r候,就去縣城里打工吧!能多掙一份收入,慢慢地家里條件就好起來了?!边_貴苦口婆心地勸著年輕人,沒有放棄。他相信只要有一個人打工掙了錢回來,其他人看到就會被帶動起來。

后來果然如達貴所說,村里原本不愿意外出打工的人,看到從外面掙錢回來的老鄉給家里添置新家具,也開始眼饞,主動跟著他們一起出去了。

“扶貧不僅要關注肚子,更要關注腦子?!边_貴對此深信不疑。

交流記

 

藏區的迷霧天氣,可視距離最多十米。路邊突然出現的懸崖讓人心驚、冷汗直冒。山路上數不清的急彎牽引著車輛爬升。刺耳的喇叭聲不時響起,提醒對面交會的車輛。

路上,運鈔車載著達貴一行小心翼翼地向前行駛。他們的目的地是位于海拔4700米處的乃堆拉山口口岸。

駛到半途,前方的路被從山坡滑落的山土和幾塊落石切斷。他們只好停下打電話,請山路養護員來幫忙清理。

這種情形,達貴和中國銀行亞東支行的許多員工經歷過多次。

2006年,中國和印度宣布重新開放連接中國西藏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恢復這條中斷四十多年的邊貿通道。乃堆拉,藏語的意思是“風雪最大的地方”。這一年,達貴正好擔任中國銀行亞東支行行長。

根據政府的計劃,為促進中印邊境貿易發展,中國銀行在乃堆拉山口口岸設立了服務網點,以服務邊境金融業務。

但服務網點沒有金庫。中國銀行的員工不得不每天早上9點開著運鈔車,從亞東支行行駛30多公里的蜿蜒山路,爬升2000多米,到達服務網點;下午5點下班后,再把運鈔車開回縣里。

 

▲ 圖/中國銀行在乃堆拉山口口岸的服務網點

也正因此,服務網點的銀行職員們每天“上班”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特別是雨季,山路上遭遇塌方落石是常有的事。

雖然困難重重,但達貴從來沒怕過。相反,他覺得這個事情必須做下去。

“并不是為了掙錢?!边_貴說,“在口岸,我們代表的,不僅是中國銀行的形象,更是中國的國家形象。當印度商人在這種高寒邊境還能享受到我們的金融服務,會感覺到中國的強大?!?/span>

這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中國銀行職員和一名西藏人,達貴應盡的社會責任。27年的工作歷程讓他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他也有屬于自己的長征路。在這段路程中,他以不同的角色,親眼見證并參與了西藏逐漸融入時代發展的步伐。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西藏正走向高原之外。

他深知,個體在時代發展中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時代也正是由一個個微薄的個體推動前行。

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在黨和中國銀行多年的培育下,他依然積極地書寫著生命的意義,奔赴自己的長征路。

2020年7月,因工作調動,他離開了熟悉的日喀則和工作崗位,到中國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擔任辦公室主任。

生活似乎發生了變化。

但只要人心中的目標不變,前進的方向依然是一致的。 

▲ 圖/達貴與村民交流

2021年6月,他獲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仍會抽時間去村里看望村民,了解他們的生活需求。每每這時,熱情的藏族莫拉(奶奶)會請他坐下,用青稞酒泡上一碗糌粑。

聊天的間隙,他可能會連著吃上兩碗。糌粑是藏民的主食,一日不食,便沒有飽腹之感。

這是達貴最喜歡的食物,也是他內心最深的記憶。出藏學習的幾年,達貴的生活里少了那口糌粑,但糌粑的價值意向卻從未消失:“紅糖好吃不耐久,糌粑不甜能充饑?!?/span>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