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紅色火種背后的金融故事
△點擊觀看視頻△
《重復的一百次,不變的一百分》
時隔半個多世紀,米壽之年的楊齊松聊起1960年的那場盛會時,依舊如孩童般激動興奮,一切仿佛只是昨日之事。
那一年,楊齊松從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出發,一路北上來到首都北京,走上了全國民兵英模代表大會的頒獎臺。在那里,27歲的他收獲了人生中重要的“無價之寶”——毛主席親手遞來的一桿“榮譽槍”和100發子彈。
1956年2月,楊齊松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他在任白花公社任武裝部長期間,帶領民兵武裝在戰斗中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對于他來說,這桿“榮譽槍”意義非凡,是榮譽,更是回憶的烙印。
此后多年間,楊齊松帶著這把“榮譽槍”走南闖北,但不論身處哪里,他始終不忘當初站在黨旗下的宣誓。1970年,楊齊松在惠州走上了中國建設銀行的工作崗位,先后擔任過建設銀行惠東支行副行長、行長,走上另一條服務人民的金融之路。
如今,楊齊松客廳里一張扛槍的全身照、閃光的獎章、泛黃的榮譽證書,默默述說著這名黨齡65年的老黨員曾經的故事。65年間,他陪伴中國共產黨走過波瀾壯闊的征程;23年間,他從金融視角見證了黨的引領帶給人民生活的變化。
在建行的這些年,楊齊松一直銘記“榮譽槍”所賦予的使命。而這種正能量也像一顆紅色火種,在楊齊松所連接著的建行黨員周圍不斷傳遞。
左:楊齊松與“榮譽槍” 右:楊齊松傳承“榮譽槍”精神
紅色火種
紅色精神的火種熠熠閃耀,照亮了無數建行黨員前行的道路。和楊齊松一樣,從革命工作歸來的劉曄,從戰場退役的陳君聲,在重要的人生節點也選擇了金融行業,開啟人生的新征程。
1949年,正值18歲錦瑟年華的劉曄毅然告別學校和家人,報名“南下革命”,到廣東支援土地改革試點工作。隨后到1973年,劉曄來到中國建設銀行惠州市分行(時稱惠陽地區建設銀行),任職會計科副科長,從此進入金融行業。
初到會計崗位的她,處于全民手工時代,一把算盤和一支筆是劉曄工作的全部工具。從剛開始的生疏,“靠自己摸索,看人家怎么做,就記,慢慢上手?!钡讲粩嘀貜椭?,劉曄錄入速度越來越快,數據準確性越來越高。
一把算盤撥動了歲月
曾經南下工作的經歷鑄就的革命人生觀和艱苦樸素的作風,讓她堅實地走著人生的每一步。即使是第一次在銀行工作,對業務感到非常陌生,她也并沒有氣餒,而是以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完成每項工作。
1985年10月加入建行之前,陳君聲曾是一名機槍連指導員,也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二等功臣。在戰場上,他浴血奮戰,保家衛國,舍生忘死,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把輸血的機會讓給其他戰友。
離開部隊來到建行后,陳君聲依舊銘記作為黨員的使命,通過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金融行業發展,助力國家繁榮富強。無需再浴血奮戰,無需再面對槍林彈雨,但多年來陳君聲保家衛國的心始終不變。工作期間,陳君聲獲得十六次優秀共產黨員。
從錦瑟年華到耄耋之年,劉曄始終認為自己是個平常的人,“很平平淡淡的”,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本分所在。但實際上,她認真負責的態度影響著和她相處的每一個人。
從在職到退休后,陳君聲的身影依然常常出現在單位?!半x休不離崗,退休不褪色”,退休后的他仍堅持用親身經歷給年輕黨員以啟迪。
老人的身上閃爍著共產黨員的初心,為建行員工樹立了榜樣,一顆紅色火種在歲月變遷中不斷接力傳遞。
初心不滅
時間來到2021年,鍵盤代替算盤、電腦代替紙筆。與劉曄、陳君聲所處的年代相比,金融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發展也已來到繁榮富強的時代。
行業在變化,時代在變更,唯有那份信念與情懷依舊如初。一批又一批年輕黨員,在建行以實際行動守護人民幸福生活。
對于不少中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港灣,而房子則是家的象征。唯有先安居,才能樂業。為響應中央“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號召,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憑借多年來對住房租賃業務積累與金融領域的優勢,在各地成立了住房租賃中心。而廣東省建行住房租賃中心的陳鑒明,便是那個為群眾“守護家”的黨員代表。
多年來,他和團隊一步一步探索,結合廣東獨有的城中村特色,因地制宜,聯合負責建筑住房的子公司來對房源進行專業化改造與管理。不僅改造了城中村環境,也讓更多城市白領住進高性價比的住所。
有銀行提供強金融支撐,子公司發揮專業特性。公寓暴雷的隱憂也在金融機構的守護堡壘中解除?!皬V東省十大實驗室之一的琶洲人工智實驗室也有50多個人租住在我們的項目里?!?nbsp;陳鑒明如是說。
夢享社區讓更多年輕人擁抱夢想
解決了居住問題,年輕人在追求夢想的路上,資金的支持必不可少。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這類“輕資產、重知本”的客戶,建行的科技金融服務為它們開啟綠色通道,做到金融服務實體?!耙粋€做手機檢測設備技術很高的企業需要上市,需要資金進行設備建造。我們加班加點幫他拿下項目?!痹跂|莞支行負責科技金融的江偉斌說道。
作為建行科技金融隊伍中的一員,江偉斌見證“為人民服務”的意義與價值,“我們最開心看到的就是企業能不斷成長,有個高新技術企業的客戶,我們從最初的180萬額度,一直給到6000萬額度,現在這個企業已經上了科創板了?!?/p>
負責普惠金融工作的中山分行黨員劉華勝有著相同體會。劉華勝在工作中接觸到大量以制造業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深感金融服務工作在“科技強國”中的重要意義。
實際上,除了繁華的都市外,為了守護人民美好生活,讓大家安居樂業,建行的黨員們已經走了很遠。
在偏遠地區,村里依然有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為了回應村民就近取款的迫切需求,此前在廣東省建行對口幫扶村,帶隊工作的建行黨員李伯強和團隊一起,將“裕農通”(建行“裕農通”是一款專為農村地區打造的普惠金融銀行服務)搬到新興縣太平鎮中黃村村民家門口。
中黃村的“裕農通”,是李伯強所在建行廣東省分行全省首個在村中設立的村民普惠金融服務點。如今“裕農通”已經推廣至全省,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交上社保,提取養老金。
“裕農通”的出現,是黨員們不斷進取中,時代技術進步的結果。而技術的進步,同樣讓關系著人民財產安全的金融監測系統更加完善。黨員何妍作為一名金融合規崗位員工,在工作中同樣不斷領悟到黨引領下的時代對人民的重要性,也認識到自身工作的價值所在。
在建行的每一筆交易,每一次服務背后,都有何妍等建行金融合規崗位的員工對金融數據實時監測,“在已有監測機制中,如果發現對客戶資金有風險的行為,我們會提出預警。如果涉及一些違法犯罪或者洗錢行為,我們會向監管機關報告?!?/p>
及時監測,是何妍等員工的職責所在。對于何妍來說,自己的黨員身份更像一把尺,時時刻刻提醒她要做得更好?!凹热蝗肓它h,就要以準則來要求自己,起到典范作用?!焙五冀K認為,當年自己被領導推薦入黨,是因為自己認真工作的態度。無論過了多久,她始終堅守這股工作中的勁兒,不辜負那些期盼。
合規是銀行的生命線
時代縱使更迭,但一代又一代建行黨員對黨之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始終一致。中國共產黨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初心與使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建行黨員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建設人民的美好生活。
他們不一定參與過驚天動地的斗爭,不一定有可歌可泣的事跡,但他們的故事里刻印著紅色的印記。這紅色的火種光芒熠熠,照亮連接著的每個個體,在金融服務的傳承中迎接下個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