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疫情,回“家”:心理援助者眼中的隔離家庭
家庭聚集性感染是廣州本輪疫情早期主要特點之一,“其實每一個家庭都要停下來去反思,平時生活節奏太快,你沒有時間去思考這些親密關系中存在的問題”。
支撐阿威沒在戒斷折磨中放棄的理由很多,但回憶起那段時間,他腦海里一直盤旋的,是父親發來的一句語音:“你一定不要讓我過于擔心”。
一名醫護媽媽在視頻通話里,對孩子的哭泣心碎。盡管丈夫沒有責怪,但她對丈夫偶爾表現出的一點點沉默也難以忍耐,熱線里她對著葉韜痛哭:“我對不起孩子……”
發自:廣東廣州
責任編輯:何海寧
李文艷在隔離酒店探望患有精神疾病的隔離人員。
上午9點,在外圍一眾警官和疾控人員繃緊的視線里,李文艷向蹲在樹下小坑里的一名荔灣區官員緩緩靠近,空氣里只有蟬鳴,嘈雜而又規律。
李文艷已不記得這是發生在哪一天的突發事件了,對她而言,這只是廣州此輪新冠疫情里的尋常工作一幕。3個小時前,這名官員得知自己核酸檢測初篩呈陽性,就一直蹲在小坑里。
這個特殊的陽性結果讓所有人緊張,作為荔灣區疾控中心的心理咨詢師,李文艷被派去做他的心理安撫和流調。在走近正要開口時,李文艷同事的手機響了。同事通知她,這份初篩陽性是一起“烏龍”:一個陽性樣本的身份標簽在掃描時,被誤認成了上述官員的姓名。
這名官員噌的一下站起來,一聲大罵,一腳踹向身邊的路障和礦泉水瓶。路障飛出去,碎了。
“他破口大罵的時候,周圍人都很怕,但我心想:沒事,這人好了,這是一個正常人的反應?!崩钗钠G回憶,“我和他開玩笑,你手機里哪個領導你覺得官最大,現在趕緊把他罵一頓,他絕對不會批評你?!睂Ψ焦笮?。
理解和共情是心理援助工作的第一步——“作為普通人,他也緊張;作為官員,他背負的責任更大,壓力也更大?!?/p>
那一天,這名官員在樹下的小坑邊,從清晨待到下午,將近8個小時,在多份核酸復核陰性的結果出爐后,他終于可以離開了。
像李文艷這樣的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仍在繼續。2021年6月30日,廣州最后一個封閉小區鶴園小區解封,廣州市心理援助熱線仍在繁忙。自5月28日起,這條熱線被定為廣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咨詢專線。除了心理熱線和常規的市、區兩級心理救援隊,廣州市還針對不同群體,組建了多支心理救援小組。
他們不在追捕變異毒株Delta的主戰場上,他們需要救援的是更為復雜的心理創傷。疫情中那些病例特殊、情緒激動的人和事,都在他們這里匯合。
“每一個家庭都要停下來”
“你快來!”6月12日凌晨2點,李文艷接到一家隔離酒店打來的電話,對方反映被隔離人員不斷吼叫并反抗管理,有襲警傾向。一聽他的名字,李文艷就知道,這是早前幾天接觸過的一個家庭案例中的父親。
這是一個四口之家,此前因女兒是密切接觸者,全家隔離。11歲的兒子不愿與這個父親同住,就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