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泉州“夾擊”,福州能靠都市圈崛起嗎?
福州都市圈是個什么圈?
責任編輯:戴春晨
近日,福州都市圈獲批。
6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同意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復函》公布。這意味著,繼南京都市圈后,福州都市圈成為今年國家批復的第二個都市圈。
根據這份復函,福州都市圈將以基礎設施、產業與創新、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協同為重點,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同城化同家園,有力支撐福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對福州來說,這一批復意義重大。
在坊間的一些討論中,作為福建省的省會,福州可謂是不上不下,難當“老大”。論開放和科技創新,有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廈門;論制造業,有萬億級GDP地級市泉州。
在海峽西岸,福州與廈門、泉州一道,構成了福建“閩三星”的城市格局。
時間進入“十四五”開局之年,福建省將支持福州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實施“強省會”戰略。福州都市圈獲批,福州又將獲政策支持。多重政策加持下,福州能否打破鼎立格局,成為絕對的省內“老大哥”?
福州都市圈是個什么圈?
目前,《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全文尚未公布。
從福建本地媒體報道來看,福州都市圈規劃范圍包括福州、莆田兩市全域,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和古田縣,南平市延平區、建甌市和建陽區,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
莆田、寧德、南平,從經濟總量和人口來說,都不算大市。2020年GDP在2000億元這一檔次,人口大致在250萬-350萬的范圍內。
與全國其他都市圈比較,福州都市圈尚處于培育期向發展期過渡階段。
一方面,作為中心城市,福州的實力遠高于其他城市。不管是經濟、人口、投資、創新還是公共服務,都比其他城市和地區高出一大截。
以人口為例,據《福建統計年鑒2020》,福州是都市圈中唯一一個常住人口大于戶籍人口的城市,莆田、寧德和南平還處在人口流出狀態。
另一方面,福州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市區人口占全市比重約為50%,市區經濟總量占全市比重約60%。與珠三角、長三角的都市圈中心城市相比,福州的輻射帶動能力實屬較弱。
根據復函,福州都市圈將以基礎設施、產業與創新、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協同為重點。
這些領域,正是福州都市圈建設的薄弱之處。
比如,在交通方面,福莆寧之間還未有效銜接,跨行政區的同城化公共交通出行服務配套也不足,存在斷頭路等現象。
在生態環保方面,2020年5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閩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不容忽視。閩江為福建省內第一大江,流經福州、寧德和南平等地。
中央督察組指出,閩江流域現有在冊農村小水電2897座,其中80%以上為引水式水電站,對下游河流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
閩侯縣門口工業區大量工業和建筑垃圾隨意堆放于烏龍江邊,環境隱患突出。沿江共有13個排水溝渠和企業排污口,現場督察時,正在排水的5個排口均嚴重超標。
福州長樂區閩江南岸,福建泰銘新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年加工100萬噸不銹鋼卷板(固溶熱處理加工)項目”,違法砍伐林地119.5畝,涉及林木蓄積量21.06立方米,違規開采大量石材用于碼頭項目建設,破壞閩江沿岸生態。
針對上述問題,福州都市圈將如何應對,有待規劃全文出爐。
福州擴容猜想
都市圈能否做大,中心城市的能級和實力十分關鍵。
雖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形成的是協同關系,核心城市不再是“吸血”而是“造血”,但核心城市若不夠強大,就無從“造血”了。
此次都市圈獲批復,外界對福州擴容的猜想又起。
唯城君認為,打造福州都市圈,福州將迎來經濟和人口擴容,必須著力公共服務擴容,有望實現行政區劃擴容。
在經濟總量和人口總量上,福州都次于泉州。不過近幾年,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2020年,福州與泉州雙雙邁入“萬億GDP俱樂部”,兩地GDP差距縮小至138億元。
目前,福州有5個千億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紡織化纖、機械制造、輕工食品、冶金建材;知名企業包括興業銀行、永輝超市、福耀玻璃等;數字經濟已成為福州的名片,2020年數字經濟規模達4600億元,占GDP比重超45%。
為打造福州都市圈,可以想見未來福州在產業分工、創新協同發展方面將和其他地區實現共贏。
在建立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后,地區之間的協同有助于福州產業升級、擴容。另外,未來五年內,福建還將支持福州新區新城全域的開發開放。
經濟總量破萬億,福州又提出人口破千萬的目標。
據福建“七普”數據,福州的人口增速和增量都位于省內第二,與泉州的人口差距從2010年的100萬縮小至2020年的50萬。
為實現千萬人口目標,福州出臺了一系列“搶人”政策。2021年起,不管學歷、年齡和就業,外來人員均可“零門檻”申請落戶福州。這一落戶條件,比泉州更寬松。
6月25日,正值畢業季,福州又出臺《鼓勵高校畢業生來榕留榕就業創業七條措施》,提供“就業崗位+住房保障+生活補貼”。
福州將為畢業生提供10萬個就業崗位。來福州求職實習的外地生源高校畢業生,畢業3年內都可申請享受3個月免費住宿。本科畢業、預備技師班畢業的,繳納3個月社保并落戶福州,即可一次性領取1萬元生活補貼。
在積極招攬人才、吸納人口的同時,福州的公共服務也應當跟上。特別是作為福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福州將與其他地區共享就業、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資源。
在當前800萬人口級別,福州的公共服務供給已經有所不足。同為800萬人口級別的城市,福州執業醫生、執業(助理)醫師約2.55萬人,注冊護士約2.87萬人;而昆明的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為3.35萬人,注冊護士4.55萬人。
今后,福州的人口規模將愈來愈大,公共服務能否跟上且輻射至都市圈內其他地區,考驗城市發展能力。
經濟、人口、公共服務外,最受關注的莫過于福州城區擴容。2020年11月,就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詢問“閩侯縣何時才能撤縣設區”,在相關部門回復后,被各大媒體報道。
福州市目前轄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長樂6個區,閩侯、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6個縣及福清市。
2017年,長樂撤縣設區。長樂之后,閩侯能否撤縣設區備受關注。
2021年年初公布的《福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積極爭取國家對我市行政區劃調整的支持,加快拓展建成區面積”。
福州都市圈獲批,支持閩侯撤縣設區的呼聲又起。
在省會城市中,福州確實比較小。建成區面積400平方公里左右,6個市轄區面積合計1701平方公里;城區人口數量比廈門還少,在全國排名29位。而閩侯縣離福州市區不遠,且擁有福州的科創源泉之一——福州大學城。
從這個角度看,閩侯有望如愿撤縣設區。
“三城鼎力”格局將打破?
沿海省份中,城市格局一半為“雙城記”,一半為“多子星”。
遼寧(沈陽、大連)、山東(濟南、青島)、浙江(杭州、寧波)都是“雙城記”,廣東、江蘇多點開花,福建則呈現“閩三星”模式。
從省份角度來說,實力強的城市自然越多越好,但對省會來說卻不算什么開心事。
福州就是這樣一個省會城市,在經濟總量第一城泉州和計劃單列市廈門的“夾擊”下,地位尷尬。
廈門,計劃單列市,對外開放高地,城市知名度遠高于福州。過去十年,廈門還成了福建的“人口黑馬”。城市不大,人口增量和增幅都位居省內第一。
泉州,福建經濟總量第一城,GDP連續22年位居福建首位,9個千億產業集群支撐起萬億元GDP;民營經濟重鎮,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81%的稅收、82.1%的GDP。
除福州都市圈外,福建正打造廈漳泉都市圈。廈門、漳州、泉州,三座城市經濟總量占據福建全省的半壁江山。三者組成的都市圈,能量不容小覷。
這也就是說,單單是在福建省省內,福州都市圈就有著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
不過,福州打造“強省會”優勢不少。泉州近年困于產業升級轉型,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配套不足,對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強。廈門體量較小,第三產業長期占比較重。
對福州來說,福州都市圈的批復只是個開始。集中了福建全省最好的要素資源,福州接下來需在產業結構優化、科技創新、人才支撐、城市品質等方面加快提升。
如此,福州都市圈將擁有有福氣的未來。
(視覺中國/頭圖)
網絡編輯:鄧麗萍 校對:胡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