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鼙鼓何處來
(本文首發于2021年7月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作家、批評家陳福民。
作家陳福民先生作《漁陽鼙鼓何處來》(載《收獲》2021年第2期),以非虛構文本,言說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以直指致亂大主角的定位討論安史之亂這個老話題,而非糾結于肥妃女人禍水的爛俗套路。
陳寅恪先生將安史之亂視為中國古代歷史的分水嶺。對于以漁陽鼙鼓動地來發動這場幾乎顛覆大唐帝國之亂的大主角,陳福民提到,直觀上看,很少人特意拿安祿山的民族身份說事兒。他以為,有一些特別關鍵的問題被人們忽略了。當然,陳氏如此以為,并非立足所謂的華夷之辯,安祿山作為一個“壞人”,也并非因為他是一個異族人——史上比他更壞的漢人不計其數。但是,他之所以能夠成功掀翻玄宗、摧毀大唐帝國,除去他個人的政治軍事才能之外,絕對無法離開他的民族宗教身份賦予他的某些功能性力量。
在征引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諸種經典史料的同時,陳氏對唐人姚汝能的《安祿山事跡》投入相當關注。在他看來,本書作者即便沒有經歷安史之亂,時間上也相去不遠,其所記述當是第一手資料,兩《唐書》對安祿山的記載,框架和核心信息大概率轉抄于此。這種判斷,當然也是基于學界對本書的看重。
“安祿山,營州雜種胡也,小名軋犖山。母阿史德氏,為突厥巫,無子,禱軋犖山神,應而生焉?!终灼娈?,不可悉數,其母以為神,遂命名軋犖山焉。少孤,隨母在突厥中。母后嫁胡將軍安波注兄延偃?!保ā栋驳撋绞论E》)雖然是大反派,卻也是一派帝王應天之命而生的神異傳說套路。實在說,安祿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