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橋|擺脫伏案的姿態之后,學習與思考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
“積極學習”是近些年來人們說得很多的話題,也就是課堂上不讓學生坐在那里畢恭畢敬去聽,而是練起來,動起來,做起來。對于好動的青少年,長期讓他們規規矩矩地坐在那里聽課,不利于他們的學習。
責任編輯:劉小磊
科普作家安妮·墨菲·保羅。
我們這個時代,學術的市場既繁榮也寂寞。說繁榮,乃因“不發表即滅亡”(publish or perish)的管理思維下,學術機構的新知不斷涌現,學術文章多如牛毛。說寂寞,是大部分學術文章,看的不過三五個人,其余的死在象牙塔里,無人所知?;蛘呤浅隽讼笱浪?,歪歪倒倒走幾步,就被大卸八塊,人們各取所需,撿自己愛聽的當注腳去用了。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這樣的暢銷書作家,有著很大的存在必要。他們是學術和大眾之間的一座橋梁。他們并不一定有自己的獨特理論,但他們博覽群書,并以大眾能理解的方式,將很多有助于我們生活與工作的觀念推廣。他們的貢獻不亞于發明了一兩個新知的學者本身。做一個好的科普作家并不容易:你要懂科學,懂溝通,還需要在魚龍混雜的學術之間,鑒別真偽,慧眼識珠,找出能造福大眾的學問。
人腦不是電腦
在教育界,安妮·墨菲·保羅(Annie Murphy Paul)是一個我粉了多年的教育學科普作者。她畢業于耶魯大學,后獲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系的研究生。我長期收訂她的新聞簡報,看她寫的各種文章,還買了她的一門課。她在TED Talk 上有篇關于胎教影響一生的演講,被點擊無數。此演講也有中文。如果本文達不到別的什么目的的話,但愿能讓懷孕的媽媽們產生興趣,去看一下。用當下的話來說,贏在腹中。
保羅不是大路貨的科普作家,什么都寫,而是專精于“學習學”。學習學是個拗口的名字,原文為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簡稱SoTL。它不同于教學法(Pedagogy), 后者旨在把教師所知有效導引出來,前者則立足于學習者,試圖系統地改進其學習效率與效果。安妮·墨菲·保羅是這個SoTL圈的發言人之一。她的文章散見于《紐約時報》《科學美國人》等報刊,多次獲新聞獎。她博聞強記,文章旁征博引,資料翔實,讓人看到她汲取了美國一流名校思維和學術訓練精華的一面,而不是混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