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來襲,各國如何應對?
“很多美國家庭獲得的政府補貼甚至比工作時要高。民眾更多是直接用于消費,引起通脹的正是消費領域?!?br />
“目前鐵礦石價格很高,利潤空間大,未來鐵礦石的供應一定會跟上,即使鋼鐵價格跌不下來,鐵礦石價格也會下降,對鋼鐵形成降價的壓力?!?/blockquote>責任編輯:馮葉
一場新冠疫情重挫世界經濟,“撒錢”成為西方各國主要采取的“救市”手段。2020年以來,各國“撒錢”規模超30萬億美元。
全球經濟深度一體化,暴增的流通貨幣也為全球宏觀經濟埋下通貨膨脹的隱患。
2021年5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續兩次關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問題。
5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會議指出,受主要是國際傳導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品種價格連創新高。
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按照精準調控要求,針對市場變化,突出重點綜合施策,保障大宗商品供給,遏制其價格不合理上漲,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如果說最發達國家大量印發的貨幣形成了拉動全球通脹的動力源,那么,中國數億勞動者生產的商品就是穩定全球通脹的千鈞錨。
通脹來襲,世界宏觀經濟后續如何變化,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又將如何應對?南方周末邀請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物產中大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共同探討,以饗讀者。
貨幣財政“雙寬松”引發美國通脹
南方周末:美國當前這輪通脹的成因是什么?
景川:首要原因是全球疫情暴發。美國是個低儲蓄率的國家,一旦失去收入來源,美國很多家庭將無法生存。然而,美國這次的“印鈔行為”,實際上是通過政府購債、美聯儲發鈔,再通過量化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釋放基礎貨幣,直接補貼到美國家庭。因此,這一時期,很多美國家庭收入甚至比工作時要高。民眾更多是直接用于消費,引起通脹的正是消費領域。
除了救助居民外,大部分資金會停留在金融機構或者是產業。通常情況下,超額的流動性會進入投資領域,促使上游基礎原材料價格上漲,比如黃金白銀、銅鋁鉛錫、原油等。加上資金逐利特點,市場會傾向選擇避險、抗通脹等資產保值的方式。
美國通脹還促發了全球通脹,即通過進出口的方式,美元把通脹輸入到其他國家。加上美國釋放流動性后帶動全球其他國家釋放流動性將近三十萬億美元。西方國家的央行都在“印鈔”,印鈔速度大于需求,大致多出1.5倍。
陸挺:影響美國通脹的因素較多。首先,疫情之下,美國服務業大多停業,居民消費結構發生變化,從服務業轉變到商品消費。在既定供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