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訴訟,開了哪些“口子”? 規則已統一,適應尚需時日
有學者提出,線上庭審不夠嚴肅,將導致庭審儀式感和威嚴感的喪失,特別是對刑事案件而言,庭審中本應具備的教育和震懾功能也將無法發揮。
盡管在訴訟程序上還存有不同意見,但接受采訪的學者都認為,在線訴訟將是未來司法審判的最前沿。
(本文首發于2021年7月1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互聯網法院對開展在線訴訟顯得更積極,圖為成立于2018年的北京互聯網法院。
過去一年,北京多家律所將會客室改成線上開庭室,以應對在線訴訟需求。
張旻是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該所還專門準備了幾個房間,“不安排工位,只供律師在線訴訟使用?!庇芯€上庭審時,張旻就帶著電腦,走進房間,端坐在里面。
經過多次線上開庭,張旻遇到了不少意外。比如突然掉線了、當事人隨意走動等,發生意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系統不穩定、當事人不重視、庭審各方不適應等,最麻煩的是,全國各地法院的規則不統一。
為了構建明確統一的制度規則,2021年6月17日,最高法發布了《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內容包括在線訴訟法律效力、適用范圍,涵蓋了從起訴立案到宣判執行等主要訴訟環節。
“規則吸取了各地司法實踐的經驗,肯定了地方探索的有益成果?!北本┐髮W法學院副教授劉哲瑋說,規則背后,亦顯示了實務界、學界對線上庭審的不同看法。
“各地開花”
發布規則的當天,最高法副院長李少平公開提到,規則是前期探索和各地經驗的集大成者。
探索可以追溯到2006年。那年年初,福建沙縣法院高橋法庭受理了一起離婚案件。開庭前一天,時任高橋法庭庭長俞隆彬接到被告電話,說自己遠在東莞,生意忙,無法回去出庭,但希望離婚后,由己方撫養孩子。
按照法律規定,如果當事人不出庭應訴,法院可以作缺席判決。
該案中,被告長期在外,沒跟孩子生活在一起,若無充分理由,法院很可能判原告行使撫養權,但被告又堅持要撫養權。
用QQ視頻開會的在當時已越來越多。為了讓雙方充分辯論,俞隆彬想到了視頻開庭。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視頻庭審順利進行。
當年,高橋法庭又通過視頻審理了幾起當事人在外不能出庭的案件。2007年1月,沙縣法院還通過這種方式審理了一起跨國離婚案。此后,通過遠程視頻審理跨國離婚案在江蘇、河南等基層法院也零星出現。
到了2015年,微信成為多數人線上交流的平臺后,鄭州市中院出現了全國首例“微信庭審詢問”,引發熱議。2018年1月,浙江寧波市中院在全市推廣具有手機立案、證據交換、調解、庭審、執行等功能的微信平臺小程序———浙江移動微法院,也引起廣泛關注。
劉哲瑋用“各地開花”來形容地方法院的嘗試。在線庭審的優勢顯而易見,節約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提高了審判效率。但質疑的聲音也從未消散——喪失了法庭審判的嚴肅性,缺乏明確的程序訴訟規則等。
相較之下,互聯網法院作為“試驗田”,為線上庭審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實踐。2017年8月,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落戶杭州,一年之后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相繼掛牌。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全國3家互聯網法院共受理案件222473件,審結1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