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變得更快,手機變得更小——面向現代化的工程和技術
30年前,北京長話大樓徹夜燈火通明,大老遠趕來打長途電話的人排著長隊,10年前,手機開始迅速普及,如今滿街的人們都在舉著手機沒完沒了地打電話或者發短信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通車。這條全長近2000公里的鐵路成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創造了世界高原鐵路的建設奇跡。如今,大批的旅游者正通過鐵路前往那里,享受著與以前完全不同的體驗及高原風光。
中國政府很早就計劃修建一條通往西藏的鐵路。然而在1979年以前,這條鐵路只鋪通了西寧至格爾木段,而二期格爾木至拉薩段由于施工難度太大,直到2001年才全面動工。
青藏鐵路的建設難度舉世公認。美國旅行家保羅·泰魯在《游歷中國》一書中寫道:“有昆侖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550公里長的多年凍土帶,是制約青藏鐵路建設最大的世界性難題。通過青藏鐵路建設,我國已經躋身于凍土研究國際先進行列。
除了多年凍土,青藏鐵路的施工還克服了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等多項世界難題,在雪域高原上鑄就了無數奇跡。
以青藏鐵路為代表,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鐵路建設高速推進,大秦、京九、蘭新鐵路等一大批鐵路干線的新線、復線建設和電氣化改造相繼完成,使我國鐵路營運里程從1978年的5萬公里增長到如今的近8萬公里。
在不斷擴大路網規模的同時,連續6次大提速以及我國高速鐵路的建設,使改革開放前最多每小時才能跑80公里的火車如今跑到了200-350公里。前不久京津城際高速鐵路通車,在試運行中居然一舉創下了394.3公里時速的紀錄,這樣的“高科技”著實讓老一輩火車司機驚嘆不已。與此同時,武廣、鄭西、京滬等二十多條時速200-350公里的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也已相繼開工,中國鐵路快速客運網即將初步形成。
而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從當初的一片空白,到1988年第一條高速公路通車,再到2007年貫通全國的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全面完工,突破5萬公里我國僅僅用了20年時間。如今駕車走京滬高速公路,從北京到上海只需十幾個小時,比過去的火車還要快;而從山東壽光往北京運送蔬菜,一路高速下來,卸車時那些蔬菜還像是剛剛從地里摘下來的一樣新鮮。
與高速公路一樣,我國橋梁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