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戲劇的尋根最徹底——林克歡訪談
責任編輯:朱力遠 實習生 陳伊瑋
林克歡看過3000個話劇。
1960年代,林克歡大學畢業,被分配到由延安青年藝術劇院演變而成的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文革”之后,林克歡歷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文學部主任、院長、藝術總監。
1982年,中國青年話劇院想排一出臺灣戲,選的是臺灣劇作家姚一葦的《紅鼻子》?!都t鼻子》演出之后,姚一葦在大陸的親人知道他還活著,立刻給青藝打電話。一場普通的演出很快演變成一起社會新聞。
臺灣戲劇界人士,通過駐日本的新華社找到林克歡,說要拜訪大陸的臺灣戲劇專家。“我算什么專家?我就介紹了一個《紅鼻子》。但是也好,他們給我帶來了大量的材料,當時,我就見了白先勇、馬森他們一大堆人。隨后我的家就變成臺灣劇協駐京辦公室。”林克歡說。
時代的機緣巧合,讓他成為與兩岸三地戲劇界有密切互動,眼界相當開闊的戲劇理論家,或許,還是中國看話劇看得最多的人。
南方周末:“文革”剛結束的時候,話劇非?;鸨?,但很快就冷卻下來了。為什么?
林克歡:我們憋了十年,憋慘了,突然有了小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