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十大進步
責任編輯:朱力遠
神舟飛船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始于1950年代。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共發射了110多顆衛星和7艘神舟飛船。1992年立項的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系統最復雜、技術難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紀大型系統工程。
2003年“神舟五號”上天,首飛航天員楊利偉在飛行21小時23分后順利返回。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今年實施的“神舟七號”任務中,翟志剛更是邁出了中國人的太空第一步。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曾經是世界性難題。袁隆平從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技術,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85年他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此后捷報頻傳。2000年和2004年,“中國超級雜交稻計劃”先后完成了第一期畝產700公斤、第二期畝產800公斤的指標,今年則達到了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標。袁隆平表示他還將向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進發。
相比之下,目前全球水稻平均畝產依然停留在200公斤左右。中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