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如子”的我失去了學生的愛
本文入選2021年南方周末教師征文挑戰賽優質作品,作者系太原第四十九中語文教師。
從孩子出生開始,為人母的喜悅與焦慮就并存著。
孩子兩三個月時,我神經兮兮地用手在孩子鼻下試探呼吸;孩子學走路時,我腦補可能的意外場面,做好夸張的全面防護;孩子上幼兒園,我眼睛恨不得時時盯著監控;孩子要上學了,我焦慮更盛:要不要學英語?珠心算也報上?孩子壓力是不是太大了?而這些焦慮也會遷移到自己的工作中。
初為人母,產假返校后被任命為某班班主任。在荷爾蒙的作用下,我對學習不努力的學生視如己出,跟他們的父母極度共情。原同學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工作忙,經常在外地出差,少人管教,撒謊成性。王同學經常遲到,上課睡覺,上一刻拍著胸脯保證,下一秒就故態萌發。我拿出為人母的勁頭,苦口婆心,三天小勸,五天大罵,情到深處陪著哭。有沒有效果?有!這兩個學生見了我,像老鼠見了貓,躲著走。如果犯了錯誤,被叫到辦公室,在我面前乖巧得很,可是出了辦公室就是“囂張小霸王”!
有一次,我在校門口的飯店吃午飯,坐在飯店門后的角落里。我快吃完時,原同學和我班另一位同學一起進來,點了餐,在門口等座位。這時坐在門后的我聽到了自己的名字,那是原同學一臉不屑地在和別人吐槽我對他的“欺凌”。我至今還記得他提到我時臉上的表情,厭惡,不屑,無法擺脫的無奈。
那時我依然沒有一點兒自知之明,心中想著:這孩子不懂事,總有一天你會知道我是為你好!心里這么想著,我站起身,有些惡趣味地站在他面前,欣賞他的目瞪口呆,然后揚長而去。當時覺得自己的處理方法帥呆了,沒毛??!現在想想,我其實始終沒有讀懂過那孩子真實的心聲。
他們要畢業了!我心中有萬般不舍與難過。在最后一節課上聲淚俱下,我向他們訴說著我這三年的不容易;又再三提到帶王同學去縫合傷口時自己多么害怕,對原同學那么嚴厲是因為他沒有媽媽照顧,怕他走了歪路……結果我擦了自己的眼淚,抬頭一看,陪著我流淚的就是幾個心軟的女生,其他同學有的冷漠,有的尷尬;原同學臉漲得通紅,卻不是因為感動,而王同學一臉不耐煩,著急等下課!那個夏天,因為身體原因,我沒有陪著我的學生走進考場。我面對空蕩蕩的教室,三年來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沒有孩子前,因為我沒有體會過養育一個孩子的難度,所以我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喜怒??僧斘页蔀槟赣H時,我看誰都是“不孝子”,總認為我是為你好!為什么父母付出了這么多,你都不知感恩,不努力一些呢?迫切想“為你好”的焦慮讓我忘記了自己除了是母親,還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只顧自己的心情與立場,忘記了從青少年心理角度去分析問題。太不專業了!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對老師而言,“愛生如子”不是一個褒義詞。
身在局中,如何做執棋之人?心理學中的“刺猬效應”告訴我們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既互相取暖,又不傷害對方。這距離既包括身體距離,也包括心理距離。對學生“視如己出”超出了師生應該保持的“安全距離”,讓我一再地用一個較高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如果他們略有偏差,我就會焦慮,嘮叨,把他們與高標準做比較。孩子們最討厭長輩把自己和別人比較,全中國的孩子都討厭那個“別人家孩子”!可他們心中其實又充滿成為父母口中那個品學兼優的“別人家孩子”的渴望。
作為教師,我本該去尋找每個孩子的優點,用鼓勵來彌合他們的心理落差??晌叶甲隽诵┦裁囱?!如果我沒有把原同學的家庭問題用放大鏡去看,如果沒有把王同學的缺點掛在嘴邊,如果我早追究他們眼中厭煩的原因,如果我不是那么自以為是,如果我可以與學生拉開心理距離,把他們當作“別人的孩子”,一切都會有所改變!
作為老師,我的那三年是失敗的。我用“為他好”的自以為是心理傷害了本就受到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們。作為母親,我也是失敗的。過于親近的心理讓我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偏差,成功地激發了孩子們的逆反心理,把他們推向我的對立面。想起紀伯倫的散文詩《孩子》,摘錄其中一段,請做老師,做母親的我們自勉!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圖為作者張瑾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教師征文挑戰賽投稿郵箱為 nfzmread@126.com,歡迎進一步了解比賽規則:http://www.zprce.cn/contents/206897)
--------
2021年4月,南方周末報社正式啟動“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正向全國中學語文教師贈閱為期一年的《南方周末》紙質報紙,以及舉辦進中學校園、開展公益教師訓練營等線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