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電視人的十年

起初電視被視為“微型影劇院”,觀眾把電影看做正片,把電視新聞和教育節目視為加片,新電影發行之前都要在電視上播出。隨著電視數量的增加,電影日漸受到排擠,電影發行公司不干了?!吨型鈴V播電視史》作者郭鎮之女士回憶,新電影不再先上電視,這使觀眾非常氣惱。電影和電視兩家主管部門商議的結果是,每年元旦、春節等四個節日,中影公司提供一兩部新電影,由中央電視臺向全國播放。1981年元旦,中央電視臺得到的影片是《戴手銬的旅客》,春節收到的是《噩夢醒來是早晨》。中央電視臺認為,春節播“噩夢醒來”無論如何是不合適的。這種尷尬也表明,當年人們對電視的全部理解就是坐在家里看電影。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黃家楊 陳伊瑋

1980年,轉播公審“四人幫”,電視令國人震驚。“9·11”,“鳳凰”直播。到“5·12”汶川大地震非常態直播,成了內地電視里程碑式的回應,一洗前“恥”。

家庭電影院,強勢媒體,全民娛樂工具,中國電視三十年,擺幅有多大?

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正式更名為中國中央電視臺,英語簡稱CCTV。1979年全國共有電視485萬臺,按照全國8億人口計算,每165位中國人擁有一臺電視。北京的中山公園里放著電視,算是游客的一個參觀項目。最方便看電視的地方,恐怕就是商店的電器專柜了。

起初電視被視為“微型影劇院”,觀眾把電影看做正片,把電視新聞和教育節目視為加片,新電影發行之前都要在電視上播出。隨著電視數量的增加,電影日漸受到排擠,電影發行公司不干了?!吨型鈴V播電視史》作者郭鎮之女士回憶,新電影不再先上電視,這使觀眾非常氣惱。電影和電視兩家主管部門商議的結果是,每年元旦、春節等四個節日,中影公司提供一兩部新電影,由中央電視臺向全國播放。1981年元旦,中央電視臺得到的影片是《戴手銬的旅客》,春節收到的是《噩夢醒來是早晨》。中央電視臺認為,春節播“噩夢醒來”無論如何是不合適的。這種尷尬也表明,當年人們對電視的全部理解就是坐在家里看電影。

第一個10年,隨著《觀察與思考》等節目的出現,電視的新聞媒體功能得以顯現;第二個10年,隨著《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實話實說》、《新聞調查》等欄目的出現,電視正式成為強勢媒體。第三個10年,電視最為顯著的進步,主要表現在綜藝、選秀等娛樂節目上。

文獻紀錄片:正面拍攝機槍掃射,肯定是假的

1980年7月12日,中央電視臺《觀察與思考》欄目開播。第一期節目名為《北京市民為什么吃菜難》,節目中有位中年男人拿著話筒到處采訪,節目結束后,片尾的職員表上打出了這樣的字樣“主持人:龐嘯”,這是我國電視史上第一次出現“主持人”這一稱謂。

龐嘯先生今年已經79歲了,退休后在家里守著4臺電視,沒事就走來走去地看。

1954年龐嘯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被派到蘇聯做對華廣播的播音員,在莫斯科工作兩年半,1956年回國。

回國后龐嘯的聲帶閉合不全,播音員干不成了。這時候北京電視臺正在籌建中,龐嘯就調到了電視臺籌備處。

當時的電視都采用新聞電影的理論,要求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新聞怎么能浪漫呢?回答是,露天煤礦,你趕著牛把煤犁出來,這就是革命浪漫主義。”

那時的新聞,“為了證明麥子密得可以坐人,就把凳子放到麥子里人再坐上去;某縣委書記臉上長黑痣,上鏡不美觀,就換個人冒充書記;房子里沒有光線,就把房蓋挑了;鷹廈鐵路隧道都打完了,為了再現,就在隧道旁邊再搞一個。”

龐嘯認為,這種作風的來源是蘇聯。中國解放后,蘇聯在中國搞了兩個大型紀錄片——《解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