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與腫瘤的復雜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炎癥是把‘雙刃劍’,如何調控炎癥以改善癌癥治療的療效,是當前國際前沿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崩钤伾f。
炎癥與腫瘤發生、發展及療效密切相關。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從炎癥的啟動與消退過程入手,系統揭示了炎癥與腫瘤發生、發展及治療之間的復雜關系,對促癌和抑癌的炎癥類型進行了深入解析,詳細討論了靶向調控炎癥在腫瘤治療中的干預策略。
這項由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詠生、吳永忠團隊合作的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上。
據介紹,炎癥分為急性炎癥和慢性炎癥。急性炎癥是身體對受損細胞、病毒和其他有害刺激的自然防御,能快速啟動并幫助身體自愈。急性炎癥中大多數炎性細胞可殺滅病原、促進組織修復、阻止腫瘤生長,進而發揮抑癌的作用;一旦炎癥無法及時消退,則轉變為慢性炎癥,可能會誘發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一系列炎癥疾病,系統性慢性炎癥(肥胖、抑郁等)以及治療誘發的慢性炎癥亦通過影響免疫系統,進而促進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慢性炎癥已被證實是腫瘤發生和發展的元兇之一。
“炎癥是把‘雙刃劍’,如何調控炎癥以改善癌癥治療的療效,是當前國際前沿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崩钤伾f。
研究團隊認為,部分抗炎藥可顯著降低癌癥發病率及死亡危險,一些促炎細胞因子或刺激物可以促進免疫細胞向感染組織滲透、進而顯著提高腫瘤治療的效果。使用非特異性的抗炎藥在早期階段可抑制慢性炎癥,阻止腫瘤的發生,并提高其他療法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針對腫瘤發生及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某些特異性炎性介質,采用抗體中和或靶向抑制炎性信號通路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抗癌療法的效果。
李詠生表示,當前對于如何調控炎癥以改善癌癥治療的療效仍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此外,在抗腫瘤過程中還應考慮到患者不同的炎癥反應,針對具有特異性的腫瘤相關炎癥采取個性化治療策略,將有助于提高抗癌療效。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