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首次、122項任務:浦東政策“大禮包”的干貨有哪些?
自貿試驗區高水平開放、深化改革的制度創新任務措施基本可歸集為兩個板塊:一是商品和要素流動層面開放;二是制度層面開放。
特區對立法授權的深度和廣度還比較小,給予浦東的范圍更廣,比如可以涉及海關、金融監管、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匯率、資本跨境流動這些層面。
中國的戶籍制度將逐漸轉化為一個在常住地的登記制度,公共服務按照常住人口來配置。浦東作為引領區,應高標準地從順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從引領整個國家制度改革的高度去做制度建設。
(本文首發于2021年7月22日《南方周末》)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顧策
2021年7月15日,新華社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圖為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區。
2021年7月15日,新華社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
《意見》有九個章節,全文約7500字。浦東新區新聞辦將其提煉為5個引領,7個首次,以及122項具體任務?!兑庖姟芬笃謻|在創新發展、集成改革、制度開放、功能打造、城市治理上發揮引領作用。
首次提出全域特殊經濟功能區;首次提出比照經濟特區法規,授權地方制定法規;首次提出制度型開放試點;首次提出構建離岸金融體系;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構建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和有機銜接的治理體系;首次提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首次提出建設一批高能級的功能性平臺。
該如何從政策演變、制度開放、金融突破、人口治理等方面,理解這份政策“大禮包”會帶給浦東的改變?
南方周末記者為此分別訪問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復旦大學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張軍;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復旦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
從商品開放到制度開放
南方周末:2013年上海自貿區在全國率先試點,2021年《意見》提出在浦東全域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特殊經濟功能區與自貿試驗區及其他功能區相比,有什么特征?
張軍:特殊經濟功能區,可以理解為一種特區,但是又比特區的范圍更大,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實行特殊政策。它對浦東給予了一種高規格的、一些上海市領導稱為“頂格”的政策設計,希望各方面能夠更大膽,在改革開放上邁出更大的步子。
趙曉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為我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兑庖姟诽岢鲈谄謻|全域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將臨港新片區的這一發展目標擴展到浦東新區全域,這是對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國家戰略目標定位。
與其他一些戰略空間概念相比較,特殊經濟功能區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目標定位是成為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