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救命文檔”:眾包或是當下災情信息處理的最優解
眼前來看,通過騰訊文檔或者石墨文檔這種眾包文檔的方式,由志愿者進行整理加工和發布,可能是當前處理災情救援信息的最優解。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黃劍
《河南全省救援電話匯總》《求助信息登記》《暴雨自救手冊》……自7月20日晚開始,與河南特大暴雨有關的各類信息在網絡急速傳播,朋友圈成了最大的信息流轉地。網民們一面殷切關注,一面也容易滋生更多焦慮。而真正需要信息的人可能又因為通訊中段、條件受限而很難使用到這些信息。
互聯網行業觀察者和菜頭在其公號文《在信息洪流中》中指出:“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不斷轉發的方式,相當于所有人都在大聲喊叫,可能反而會讓人聽不清楚內容。網絡平臺應該擔負起一些社會責任,永久性地保留部分功能。每當災害到來的時候,人們需要的信息其實只有幾類:求助通道、尋人和報平安、救援點信息、救援物資信息、臨時庇護所和醫院信息,以及水電通訊保障情況。它們都可以由網絡平臺開發,并且作為特定功能保留下來,在災害到來的時候臨時啟用,在災害過去后進行優化?!?br>就在他寫下這些提醒文字一天后,一篇名為《一個救命文檔的24小時》的文章開始流傳。從7月20日20:57:12開始,一位昵稱為manto的網民(后經證實為在上海讀書的河南籍大學生)創建了一份騰訊文檔,輸入“求救人員和救援人員信息”。隨即,作者和表格內容被陌生人不斷增補、修訂,到后來,“待產孕婦生產指南”、“可充電地點”等條目被陸續加入,越來越多的求助信息得到反饋,解決之后被劃掉——就像黑夜里有一束束看不見的火把心手相傳。
一天之內,這個文檔“自發”更新至270多版,求助信息超過千條,有250多萬次的訪問量。到第23個小時,已經明確“救援成功”“安全”的有85條。
隨著水情變化,7月23日,《新鄉市救援信息收集匯總》騰訊文檔又開始在網上接力傳播。更多的mant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