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李曉江:“人們來雄安是要生活的”

我的期望是,未來的雄安會有深圳粵海街道那樣的混合開發模式,會有杭州那樣呵護滋潤水體岸線的態度,會有成都那樣輕松閑適的生活氛圍,會有上海那樣為了保護城市風貌劃定“永不拓寬的馬路”。

中國城鎮化下半場,我覺得是回歸生活常識,真正關心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關心教育、醫療、空氣、陽光,讓人們有尊嚴地安全地生活在一座有活力的城市里面,有公平的福利待遇和健全的保障,有幸福感。

責任編輯:汪韜

李曉江 (魏翠翠/圖)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坐落在北京的車公莊西路,周末還有人進進出出,這里誕生的一張張圖紙和模型見證了中國的城市建設。

今年66歲的李曉江,是高考制度恢復后第一批城市規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工作后主持參與過北京、新北川建城、成都天府新區、重慶兩江新區、珠三角城鎮群等眾多規劃。

李曉江已從中規院院長的位置上退休,他現在更愿意提及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這個身份。

在成立雄安新區還未對外公布的時候,他就開始考察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為以后規劃工作做準備。他謙虛地說,雄安的規劃都是院里的年輕人在做,“我不是唱主戲的,而是敲邊鼓的”。實際上,他為新區編制審批、國際咨詢、方案招投標等工作不斷奔走發聲。

“雄安新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一個很重要的步驟,是配合北京治理大城市病,優化區域空間格局的重大決策?!崩顣越J為,雄安的意義不在于轟轟烈烈搞建設,而是要拿出一套核心的制度設計,讓市場發揮作用,能夠接納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進而成為一個真正創新有活力的城市(詳見南方周末報道《雄安,成長進行時:“把城市輕輕放進這片空間”》)。

從一張白紙開始治理大城市病

南方周末:北京已經有通州作為城市副中心,為什么還要建設雄安新區來疏解非首都功能?

李曉江:北京作為14億人民的首都,它有四個核心功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搬遷首鋼、把市政府放到通州,這都說明了北京在逐漸理清發展思路,即把這些核心功能服務好,把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不能把什么都抓在手里,有舍才有得。

和城市副中心不同,雄安新區的意義是要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大的國家戰略下面去思考的,再宏觀地說,雄安將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的優化開發模式,成為城市的文明典范。

南方周末: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2014年提出的,雄安新區如何承擔起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使命?

李曉江:京津冀地區發展分化嚴重,政府之間有很強的競爭關系。這導致的結果可能是北京把天津的一些機會搶了,更別說河北的機會。你看在中國全面脫貧之前,河北有不少國家級貧困縣,雄安所在的保定市也有。

雄安新區成立伊始,可以利用行政手段直接承接北京的央企、高校、醫院、科研機構。行政手段是一時的,深層次的體制改革慢慢推進后,可以有效帶動河北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