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電詐大勸返:回國靠“黃?!辈尻?,多地政府赴滇督戰
為了能早點回來,很多電詐人員不得不找“黃?!辈尻?,“誰出的錢多誰先回來”,因為人數太多,到后來連“插隊都得排隊”。
為了給云南“減負”,一些電詐人員流出較多的地區,紛紛派員赴云南邊境支援。據王波透露,湖南在那邊成立了4個工作站,分別由4個嚴重城市公安局牽頭。
據一名基層“勸返”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會強制回國人員到當地派出所報備和采集信息。若再次去國外,警方能立刻知道。此外他們在一段時間之內還要“居家學習”,外出需報告。
據湖北某地一位村干部介紹,該村有一個疑似“緬北窩點人員”,一直處在失聯狀態,他們給家屬做了很多工作,后來發了注銷戶籍公告,過了兩天左右此人就報備回國。
(本文首發于2021年7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21年6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非遺進景區的巡游隊伍中,志愿者手舉橫幅沿途進行反電詐宣傳。
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勸返”行動正在全國多地展開。行動所針對的對象,是緬甸北部的逾十萬中國人,他們從事的多是電信詐騙及相關產業,詐騙對象也主要是中國人。然而由于身處境外,司法機關難以對其進行有效打擊。為了遏制電信詐騙犯罪高發態勢,全國一些地區采取“注銷戶籍”等強力措施,勸返他們回國投案自首。
政策壓力之下,“緬北窩點人員”排隊回國,接受地方政府“管控”。由于人數眾多,且適逢云南2021年暴發多輪新冠疫情,導致邊境壓力加大,一些“緬北窩點人員”流出較多的地方紛紛派員支援云南。
有專家認為,“勸返”政策非常高明,對于打擊跨境詐騙意義重大。但也有法律界人士認為,“注銷戶籍”等措施并沒有足夠的法律依據,“勸返”應當在法律框架內進行。
回國“插隊都得排隊”
公安機關院內,四十余名年輕人排成6列,齊聲高喊:“我在緬北做詐騙,現在回到祖國媽媽懷抱,接受改造,重新做人,我是中國人,中國人不騙中國人?!?021年3月,源自公安部刑偵局的一條短視頻走紅網絡。
從2021年初開始,特別是4月8日全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會議召開之后,中緬邊境地區的各個關口,身處緬北的電信詐騙從業者排隊回國現象就成為一景。
據湖南省某市公安局打擊電信詐騙負責人王波(化名)介紹,“勸返”電詐人員的全國性動作,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之前早知道有中國人在緬北做電信詐騙,但沒想到數量有這么多。在各地“勸返”公告中,這些人被稱為“緬北窩點人員”或“滯留緬北人員”。
據王波介紹,緬北電詐包含了電信詐騙的各個門類,目前是以“殺豬盤”“裸聊”“刷單返利”為主。
按最初的政策要求,如果這些人在6月30日之前回國,將獲得從寬處理,否則,他們將受到一系列嚴厲處罰。不過,按王波所說,目前時間已經延至10月份左右,一是因為人員數量超出預期,二是疫情防控所致——邊境地區沒有足夠的隔離房間。
據王波介紹,自“勸返”政策實施以來,中緬幾個邊境口岸天天爆滿,排隊投案自首的有上萬人,“已經排到一兩個月以后”。
2021年3月18日,從緬北入境后正在隔離的齊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其所在的云南省某縣隔離點,正在回國的電詐人員有近千人。據他介紹,電詐人員是春節后開始集中回流,因為回國人員太多,導致邊境地區物價飛漲:“出租車每公里十塊,盒飯五十,一瓶水五塊,原價二十三的玉溪煙六十塊……”
齊紅是山東煙臺人,在緬北的佤邦(緬甸撣邦東部第二特區)做了3年中文教師,這段時間正是電信詐騙迅速發展的時期。2021年回國時,恰逢“勸返”政策實施。
齊紅說,跟他一起回國的電詐人員很容易辨認:這些人多是操南方口音的年輕人,互相說話很小聲。大概因為長期夜間工作且在電腦前久坐所致,大都面色蒼白,走路習慣前傾。隔離點的工作人員摸到了這些人的作息規律,經常在午夜甚至凌晨時分,推著車子在走廊里賣夜宵。
齊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的電詐人員仍未悔改,他在國內隔離點的第一個晚上,就聽到隔壁有人用手機繼續從事電詐活動——他們多攜帶三四部手機。
另據齊紅介紹,為了防止電詐人員偷渡回國,那時邊境線上已經設立很多檢查站,民間偷渡價格已上漲到萬元以上,而以前不到一百元就可以。
到了4、5月份,偷渡已經不可能。有消息人士稱,云南邊境地區民兵晝夜巡邏。而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