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和人本助推綠色復蘇 ——2020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本文首發于2021年7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氣候變化加重氣象災害等問題,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企業與社會、政府的關系。
企業發展必須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追求合理利潤的同時,運用自身的資源和影響力,與政府和社會共同解決當前面臨的發展問題,并從長期主義出發,積極打造一個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社會,這一觀點逐漸成為企業界新的共識。
2020年,中國企業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科技研發與創新,積極參與落實“六?!保ū>用窬蜆I、?;久裆?、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鶎舆\轉),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綠色復蘇的堅實力量。
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也逐步向創造綜合價值、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方向轉變。在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的同時,以盡量少的投入,通過科學有效的資源配置,生產盡量多的優質產品,服務經濟健康、社會公平、生態可持續。
因此,對企業創造的綜合價值的評價,也需要超越財務回報,從內涵更廣泛的經濟、社會和環境“三重價值創造”入手,科學、客觀地衡量企業為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全球疫情、經濟差距和社會不平等做出的貢獻。
鑒于此,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的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聚焦為三個方面: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績效與合規?!肮芾怼敝饕疾炱髽I是否將社會責任理念納入公司治理體系,是否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績效”主要考察企業創造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環境價值;“合規”主要考察企業在評價期內是否發生了社會責任相關負面事件。其中,“合規”是在綜合考慮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階段增設的特色評價維度。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向和內容會隨經濟社會發展而動態調整。為更加科學、準確、有效地衡量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2020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調研進行了三個方面的優化與調整:
一是指標體系的優化。增加對企業研發創新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關注。為有效衡量企業的研發水平,設置了“新增授權專利數”“研發投入總額”“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研發技術人員比例”四個指標。此外,為評估企業對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響應速度,從管理、投入、績效和信息公開四個維度,設置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和舉措”“環保投入占營收比例”“溫室氣體排放量”“溫室氣體減排比例”“新能源使用占比”五個指標,考察企業在雙碳目標下的低碳轉型速度和力度。
二是部分指標性質調整。進一步壓縮定性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