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房地產、互聯網、銀行、汽車及醫藥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本文首發于2021年7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何海寧

為深入分析不同行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從行業規模、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行業的社會責任敏感性三個維度,選擇部分行業進行跟蹤觀察。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為深入分析不同行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從行業規模、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行業的社會責任敏感性三個維度,選擇部分行業進行跟蹤觀察。2020年行業榜單繼續跟蹤調研房地產、互聯網、銀行和汽車四個行業的TOP50企業,同時新增醫藥行業,對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的醫藥制造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進行調研。

行業榜單的調研指標在沿襲總榜單責任治理、經濟責任、公平運營、產品與消費者、環境責任、員工責任和公益慈善七大維度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特征對二級指標和指標權重進行了調整,以便更好衡量它們的行業特色社會責任議題。

房地產:社會責任整體表現有提升,精細化管理仍需加強

房地產行業已進入“向管理要紅利”時代。在“房住不炒”主基調下,政府不斷加強供給端調控,制定發布了嚴控房地產企業債務增長的“三道紅線”,控制土地供應的“兩集中”政策等,調控并引導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氣候變化、消費者權益、員工安全等議題,加上全球蔓延的疫情,越發考驗管理者的視野和應對能力。

2020年房地產企業社會責任榜上榜企業平均得分為50.71分,較上年提升8分;及格線以上18家,較上年增加12家,整體責任表現和ESG數據披露質量都有較大提升。

(梁淑怡/圖)

1.利潤增幅放緩,內控力度加強

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608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6%;銷售額173613億元,增長8.7%。盡管受疫情影響,房地產行業銷售額、銷售面積仍保持了一定增長,但房地產企業的凈利潤出現下滑。本次調研中,上榜房地產企業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為15.5%,平均凈利潤增長率則跌至-1.8%,比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其中,26家企業利潤出現負增長,“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加劇。

在納稅和促進就業方面,上榜房地產企業納稅總額超過3435億元,較上年3614億元略有下降。雇傭員工總數超過150萬,比上年增加6萬人,但有42%的企業雇傭員工總數減少,部分企業聲稱是由于疫情影響、去杠桿壓力,對組織機構進行調整。

依靠土地紅利、金融紅利的賺錢模式在改變,練好“內功”成為房地產企業的緊迫課題。調研發現,上榜企業逐步加強合規管理建設,100%的企業建立了合規管理體系,78%的企業制定針對管理層、員工或供應鏈的反腐敗制度,90%的企業面向內部員工和供應商開展合規培訓,多家房地產企業自查、曝光了內部腐敗事件。

2.綠色建造成趨勢,降碳行動剛起步

2020年7月,住建部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要求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70%,裝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穩步提升。上榜房地產企業中,80%的企業開展了綠色建筑認證,78%的企業實施裝配式建造。企業參與綠色建筑認證的標準包括中國綠色建筑標準、美國LEED標準等。萬科、中海地產、世茂、保利、恒大等5家企業綠色建筑認證面積數超過5000萬平方米。

綠色金融也是加速綠色建筑發展的催化劑。本次調研中,有20%的房地產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或可持續發展債券,用于發展綠色建筑、綠色物業、保障性住房等項目。其中龍湖集團行動最早,于2017年發行3只總額40.4億元人民幣的綠色債券。

發展綠色項目的同時,企業自身綠色運營也日漸受重視。調研期內,80%的企業開展了碳盤查,披露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16%的企業采用專業工具分析氣候變化相關問題并制定策略。

然而,房地產行業降碳行動仍有待進一步落地。上榜企業中,僅5家企業制定了明確的、可量化的降碳目標,1家企業承諾碳中和的具體時限(遠洋集團承諾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企業百萬營收碳排放強度平均值較2019年上升7%,運營排放有所增加。在供應鏈(范圍3)碳排放方面,盡管74%的房地產企業聲稱制定了綠色采購制度或舉措,但幾乎沒有企業追蹤供應鏈的排放。

(梁淑怡/圖)

3.多維度產品創新,消費者責任負面事件頻發

好產品、好服務才能贏得市場。本次調研中,86%的企業在研發、設計、施工、營銷等環節應用創新技術或工藝,如BIM、裝配式建造、3D打印等;52%的企業推出了養老、健康、科技等不同特色的創新產品。

在房地產企業以差異化產品攻占市場的同時,質量安全問題仍頻繁曝光。調研期內,72%的企業因虛假宣傳、質量問題被媒體曝光或監管處罰;66%的企業(或其子公司)因為銷售、施工或資質不合規被罰款;50%企業所屬項目發生業主維權事件。

4.公益邁向專業化,董事會ESG治理能力待提升

近年來,房地產企業開展公益慈善活動的方式、面向對象更加多元。調研顯示,54%的房地產企業建立了公益基金會/基金,80%的企業持續開展公益項目,其中,24%的企業擁有3個以上可持續公益項目。調研房地產企業慈善投入總額超過90億元,平均每萬元營收捐贈額為15元。

責任治理方面,48%的企業建立了可持續發展或ESG工作委員會/工作組,聲稱將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反腐敗、弱勢群體幫扶等議題納入公司戰略,但僅9%的企業制定了應對上述問題的專項規劃。

5.未來發展建議

房地產行業規模大,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影響重大,建議房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