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成為史上最虧的奧運會嗎?
由于疫情影響,日本政府舉辦東京奧運會的初衷——靠“奧運經濟”提振日本經濟,多半是落空了。所謂“奧運經濟”指的是奧運會給舉辦國帶來的一系列經濟拉動作用。主要有:游客數量大增帶來的旅游收入,基礎建設增加貢獻的產值,以及奧運會帶來的諸多商機增加就業,還有舉辦國和舉辦城市的國際形象提升。
責任編輯:陳斌
7月23日,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日本東京舉行。
“2020東京奧運會”終于在2021年舉行了,這可能是奧運史上舉辦過程最曲折的一屆奧運會了。
開幕式的場景頗受爭議,森山未來的一段獨舞,有吐槽“鬼氣森森”的,也有贊賞“哀悼疫情受難者的想法”。節目好不好可以見仁見智,但是這屆疫情條件下舉辦的奧運會,收支情況不容樂觀。東京奧運會是不是會成為“史上最虧錢的奧運會”,頗受矚目。那么,東京奧運會的經濟效益到底如何,這個賬可以大致測算一下。
2016年制定的東京奧運會總預算為1.6萬億至1.8萬億日元,按當時的匯率計算預算上限約為150億美元。2020年第二次修訂案中大幅削減到1.3萬億日元,此后還有一些調整,最終結果約為125億美元。
這個預算規模在最近五屆奧運會中排名第四,僅比上一屆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100億美元高一些,低于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150億美元、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145億美元,也比不上北京奧運會。按照日本政府當初申辦時的想法,東京奧運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