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安全迎大考:守衛6600公里地下生命線
作為一條承載著6000萬日均客流量的生命線,地鐵遠非安全無虞。如果下一秒發生地震、燃起大火、洪水灌入,該如何從這個擁擠、密閉的地下空間脫身?
當前地鐵防災重點仍是火災?!秶鴥韧獬鞘熊壍澜煌ㄊ鹿拾咐u析》中收錄了99起嚴重的軌道交通安全事故,其中火災事故占比近四分之一,其后依次是爆炸、毒氣等。
類似緊急開門按鈕、破窗器等自救設備,不同城市的地鐵配備情況并不一樣。而對于安全錘與緊急開門按鈕的使用,各大地鐵公司的權威建議大多為“緊急情況下使用”,但究竟什么時候能算緊急情況,并未有詳細說明。
責任編輯:曹海東
2020年3月18日,杭州地鐵實行早晚高峰免費乘坐政策第一天。
這是一幕過于稀松平常的日常景象,以至于許多人忘記了它蘊藏的風險——
地鐵車門開啟,乘客一擁而入。幾聲嘀嘀的提示關門聲后,車廂重新封閉。腳下的長龍啟動了,它將載著乘客們穿越幽暗的隧道,到達學校、工作單位。
一路上,智能手機與地鐵電視將接管乘客們的注意力。也許很少有人考慮過,如果下一秒發生地震、燃起大火、洪水灌入,自己該如何從這個擁擠、密閉的地下空間脫身?
在近期發生的河南暴雨中,洪水涌入了鄭州地鐵5號線隧道,造成一列列車在隧道中拋錨、進水。被困數小時后,14名乘客死亡。僅以結果而言,這可能是我國地鐵運營歷史上最嚴重的安全事故之一。
2021年7月26日,洪災發生6天后,國務院安委辦等部門聯合召開全國城市地鐵安全防范專題視頻會議。會議指出,遇有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等危及運營安全,地鐵運營單位要依法果斷處置,按規定暫停部分區段或者全線網的運營,及時啟動應急保障預案,并報告地鐵交通運營主管部門。
在過去十多年里,中國地鐵蓬勃發展。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的統計,截至6月30日,全國已有40座城市配備地鐵,運營長度達到6641.73公里。
作為一條承載著6000萬日均客流量的生命線,地鐵遠非安全無虞。以火災為例,一位從事軌道交通消防工作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地鐵車廂為密閉空間,普通消防設備難以施展,如何撲滅地鐵火災,是讓國內外消防界都頭疼的難題。
類似鄭州洪災的重大災害實屬罕見,但沒有哪條地鐵線路能夠獨善其身,如何盡可能避免事故,如何在發生災難后及時展開救援,成為一道不容答錯的考題。
“該停運的停運”,早已有之
據鄭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報,在7月20日的極端特大暴雨中,鄭州地鐵5號線五龍口停車場及其周邊區域發生嚴重積水現象。18時許,積水沖垮出入場線擋水墻進入正線區間,導致5號線一列列車被洪水圍困。南方周末此前報道,5號線上的乘客們被困近三個小時。由于嚴重缺氧,許多乘客出現了嘔吐、頭疼,還有人暈倒后倒在了水中。
由同濟大學城市與軌道交通研究院主辦的《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雜志主編孫章對南方周末表示,從地下隧道進水到水漫進車內,整個過程一定是有先兆的,傳感器也會報警,“如果能及早停止運營,及時疏散乘客,損失會小些”。
就在國務院安委辦等部門召開全國城市地鐵安全防范專題視頻會議的前一天,7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緊急通知,一旦出現極端天氣等非常情況,要堅決即時啟動最高等級響應,“該停學的停學,該停工的停工,該停業的停業,該停運的停運”。
南方周末查詢發現,交通運輸部早在2018年發布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規定》中就提到,因運營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社會安全事件以及其他原因危及運營安全時,運營單位可以暫停部分區段或者全線網的運營,并向主管部門匯報。
而交通運輸部2019年發布的《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管理辦法》更專門提到,因降雨、內澇等造成車站進水,嚴重影響客運服務的,行車調度人員可根據車站申請發布封站命令,組織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