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媽不要你了”: 跟孩子開這類玩笑的“熟人”,是在虐童
即使你不能教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去仰望星空,至少應該學會和他們平等、友愛相處
(本文首發于2021年8月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在孩子面前,大人應該成為一個“知識體系”,而不是低級笑話通道甚至垃圾語言桶。
有位微博主一開腔就擊中了我的少年記憶。他說:挺煩那些爛七八糟的“熟人”跟孩子開不適玩笑,諸如“你媽媽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你爸爸媽媽離婚你跟誰呀”“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呀”“把你送給我好不好”“你知不知道你是垃圾桶撿來的呀”,每每聽到這些“問題”也就只能苦笑。
我還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放學了經常上我爹工作的醫院去。但每次去心里都有一種恐懼感,因為醫院門口和我爹的藥房門口,總有一些熟人圍坐著,見了我,不是給我“介紹對象”,讓我喊丈母娘,就是問我“爸爸媽媽誰好”,有時還調笑我可憐的電線桿身高。我有時笨嘴笨舌、詞不達意,造成“笑果”,他們就會發出放肆的大笑,讓我有無地自容的感覺。我爹并不能因為這些玩笑話就制止這些人張口,在當年的氛圍里,能這樣開玩笑是同事關系融洽、給你面子的表現。但幾十年之后我才明白,事實上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