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補課的副作用不止是內卷,還會損害創新與未來生產力
在一個跨越了人均10000美元GDP的社會,知識工作者的貢獻會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德魯克老先生說,一個合格的知識工作者需要按企業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知識工作者要以創新為己任”,而過度的課外教培養成的是固定化的對錯跑分思維,與創新為己任的成長增益思維格格不入,甚至是一種扼殺。
責任編輯:陳斌
從掌握知識到熟背得分點,從培養素質到特化成考試機器,從自我提升到超級PK,這樣的“過度、過頭”持續了不止一個十年。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樣的內卷也持續了不止一個十年。
黃岡密卷、衡水模式也持續了不止一個十年,教培行業的興旺發達也不止一個十年。
在大家都以為這樣的狀態將繼續天長地久下去的時候,變化來了。
俗話說,“物極必反”,那么,為什么現在必須變?
要理解背后的邏輯,請記住如下三個關鍵的時間節點:1982年、2000年、2019年 。
1982年是一個標志性的年份,它是第三波嬰兒潮開始的年份,從該年開始,出生人口從2230萬一路攀升至1987年的2508萬、1988年的2496萬的頂峰,并一直維持在2000萬以上的高位直到1997年,直到2000年第三波嬰兒潮尾聲時人口出生降為1765萬;從2001年開始,每年出生的人口數開始圍繞在1600萬的中樞上下波動;到了2019年,出生人數跌破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