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 | 中國田徑崛起東京奧運,科學助力競技體育
“科研型教練”以“冠軍模型”為指導,通過高科技儀器和設備對運動員體能、技術、恢復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控,發現問題,尋找差距,制訂個性化訓練方案,助力運動員實現突破。這是科學的力量在競技體育領域的體現。
責任編輯:陳斌
8月1日,中國選手蘇炳添出戰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100米決賽。
中國飛人蘇炳添男子100米半決賽跑出9秒83的新亞洲紀錄,創造了屬于亞洲的短跑奇跡;謝震業以20秒34的成績晉級男子200米半決賽,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奧運會男子200米半決賽的選手;女子800米決賽,王春雨獲得第5名;男子4×100米預賽中,中國隊以小組第一殺入決賽,最終奪得第四名,平了中國隊該項目的奧運會最好名次;女子4×100米比賽,中國隊歷史上第二次進入決賽……中國田徑隊在東京奧運會短跑項目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國人的田徑夢又一次被激發。
中國人的田徑夢由來已久。上一次實現突破的是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