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老殘游濟南:四大名泉,“美人絕調”
珍珠泉是我游歷的終點。至此對濟南有了一個印象,是明麗、溫厚,一如劉鶚的文字。就這樣,老殘在濟南游過的、想游的名勝,我也裝模作樣地游過了。雖說沒有頭戴瓜皮帽,身著長袍馬褂,搖一副串鈴走街穿巷,但是手捧《老殘游記》滿街狂走,不知道算不算一道奇觀。
責任編輯:楊嘉敏
這幾天重讀《老殘游記》,發了一回癡,把書中第二、第三回當旅行手冊,游了趟濟南。鵲華橋,大明湖,千佛山,歷下亭,鐵公祠,“四大名泉”,還有“美人絕調”的明湖居。
從濟南西站乘地鐵到北園下車,沿歷黃路向南,隱隱可見前方的千佛山。歷黃路到頭,是大明湖的北門,不入。沿明湖北路向東不遠再南拐,進湖東的黑虎泉北路,上南,過大明湖東門,又不入——這次定了計劃,嚴格按照老殘的游歷順序走,不三心二意。
省府東街(原小布政司街)
《老殘游記》(以下簡稱《游記》)說,老殘來濟南,下榻大明湖南小布政司街的高升店。我也徑直去那里。小布政司街又叫布政司小街,是明清時候布政使司門前東西向的一條街,故爾得名。新中國成立后,山東省政府設在布政使司院內,這條街改名省府街,以省府為界,分為東街西街。
高升店當然找不到了。張中行先生上世紀五十年代去尋訪,還見到過,在“街東口之外,稍偏南,南北向街路東,凹進十幾米的一條小巷內路南,門戶、房舍都依舊,只是改為某單位的宿舍”(《歷下譚林》)。東街東頭是關帝廟,由張文推測,故址似應在附近了。
省府東街向西走不多遠,路東一百米凹進處可見省府大門,是明清建筑樣式。不讓拍照,沒能記下外觀,有些遺憾。順便說一句,大門南邊這條街,以前叫大布政司街——有小布政司街,當然也有大布政司街了——現名省府前街,向南一百米匯入商業主街泉城路。
省府東街穿小巷往北,便是大明湖。此湖東西長約三華里,南北寬不足一華里。湖岸多植垂柳。明清時候,大明湖在城北占去了半座城,故有“一城山色(千佛山)半城湖”之說。
鵲華橋我沒看見,在哪里?倒是大明湖東南有一條南北向的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秦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