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發布“紅色警告”:部分氣候變化后果已無法逆轉,需謹防“氣候臨界點”到來

全球氣溫將會在2030年上升至攝氏1.5度,比此前的預測結果提前10年,氣候變化的災害性影響正在逐漸逼近。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剛剛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指出在所有排放情景下,全球升溫都將至少達到1.5℃。在最具雄心的低排放情景下,全球升溫預計在本世紀30年代達到1.5°C,這比此前預測結果要提前10年時間,且其后將超出溫控目標到1.6°C,并在本世紀末回落到1.4°C。

換言之,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的機會非常渺茫,但在科學層面上仍存在可能性。

IPCC是聯合國框架下牽頭評估氣候變化的國際組織,旨在提供有關氣候變化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認知狀況、氣候變化原因、潛在影響和應對策略的綜合評估。目前IPCC正處于第六個評估周期。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將第一工作組報告稱作對人類的一個“紅色警告”,該報告梳理和研究了過去、現在和未來氣候變化相關的物理科學基礎。它著眼于最基本的討論,例如,人類活動造成的排放讓全球氣候系統發生了哪些根本性變化,現有水平的升溫會帶來怎樣的氣候影響,以及氣候影響如何隨著排放和全球溫度的上升而惡化。

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AR6 WGI)是2014年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和2018年《1.5度特別報告》發布以來對氣候科學知識的首次全面更新。第一工作組報告由234名作者完成,并獲得了195個國家政府的通過。

“氣候臨界點”將會到來?

第一工作組報告中也包含了對“氣候臨界點”的描述。盡管發生概率較小,但氣候臨界點一旦被突破,就可能造成破壞性影響,災害性后果包括冰原崩潰、海洋環流突變、復雜的極端天氣事件和遠超預估的全球變暖幅度。盡管可能性較小,但這類事件也不容忽視,必須納入到風險評估之中。

根據報告預估,全球升溫超過1.5℃越多,就越可能面臨難以預測的嚴峻風險。這些“臨界點”事件可能在全球和地區范圍內發生,即使全球升溫保持在可接受的幅度內,也不能完全排除氣候系統到達“臨界點”、發生突然巨變的可能性,如南極冰蓋迅速劇烈融化和森林枯萎。

愛爾蘭前總統瑪麗·羅賓遜(Mary Robinson)依舊對溫控目標保持信心:"IPCC的最新報告指出,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的機會非常渺茫,但在科學上仍存在可能性。這種緊迫情況不應讓我們陷入絕望,相反,它應該推動我們立刻采取行動。對于那些試圖爭辯說這‘太難了’或‘太晚了’所以不值得爭取的人來說——這份報告也提醒我們,每一個零點幾度的變暖都至關重要。各國政府必須盡其所能,避免錯失實現1.5℃目標的行動窗口。"

實際上,自1900年以來,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已經是3000年以來最快的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海洋熱浪的發生頻率增加了一倍。報告保守估計,自2006年以來,人類活動影響了大部分海洋熱浪的生成。

山地和極地冰川則將在數十年或數百年內繼續融化,而凍土層融化導致的碳流失在千年尺度上看也是不可逆轉的。由于冰原融化過程的不確定性,在最高排放情景下,全球海平面上升平均值有可能超過預期——到2100年上升2米,到2150年上升5米。而即使在最強有力的減排情景下,海平面仍將在未來數百年或數千年繼續上升。

急需更強有力的減排措施

科學家們在報告中明確指出,各國還需控制二氧化碳以外的其它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甲烷排放尤其重要。全球持續變暖將對自然造成破壞,因此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有限。

這一變化正在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日前,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1)》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氣候系統變暖仍在持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進一步加劇。并且隨著全球變暖,高溫、強降水等極端事件增多增強,中國氣候風險水平趨于上升。

全球最大保險經紀公司怡安集團(Aon)年初發布報告稱,2020年全球自然災害造成了970億美元的保險損失,較本世紀的平均水平高出40%。該公司報告顯示,若將保險損失和非保險損失均包括在內,2020年全球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總計達到2680億美元。

而要避免全球進一步變暖,第一工作組報告認為,各國必須推行“凈零計劃”。二氧化碳去除技術是幫助實現凈零排放的重要工具,但只有在實現快速、深度減排的前提下,這類技術的應用才會有效。

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和融資特使馬克·卡尼(Mark Carney)看來,"IPCC的評估對我們理解氣候危機的規模、應對危機所需的政策和戰略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基于科學研究的結論,確定相應的政策、商業和融資決策的雄心。IPCC報告應該成為企業董事會的必讀文件,推動企業決策者立即采取行動。"

第一工作組報告描述了五種不同的社會經濟路徑(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下,未來全球氣溫的趨勢。 除了最低排放情景外,其他所有情景中的全球升溫都將在2021年至2040年間突破1.5℃,并將保持在1.5℃以上,直至本世紀末。

而走向與近期現實中的排放趨勢最接近的是第一工作組報告中的SSP2-4.5情景?,F實排放趨勢考慮到了各國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在這個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繼續上升,并在本世紀中葉前后趨于穩定,然后開始下降,在本世紀末前下降幅度最大。甲烷和二氧化硫排放繼續上升,在本世紀中期開始呈下降趨勢。氧化亞氮排放將有明顯的上升,直到本世紀下半葉才開始下降。到2100年,對全球升溫的最佳估計為2.7℃。

這是自1988年以來IPCC發布的第六份報告,且或將成為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的各國氣候談判基礎。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主席、英國商務大臣阿洛克·夏爾馬(Alok Sharma)在報告發布后呼吁,未來的十年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我們必須遵循科學的指導、承擔責任,保證1.5℃目標的可行性。

網絡編輯:解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