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從“女員工遭侵害”看阿里企業社會責任三大問題
“阿里女員工遭侵害”事件引發輿論大規模討論,事件凸顯了阿里社會責任認知漂移、履責基礎不穩、責任治理失效等問題。這既是一件具體的企業個案,也暴露出企業發展中一些亟須探討的公共問題。
8月7日晚,一名任職于阿里淘鮮達事業部的女員工發文表示,自己被直屬上司強制要求到濟南出差,出差期間在酒桌上被領導和客戶強制灌酒、猥褻,疑似遭到性侵。
8月8日凌晨,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在公司內網發帖,稱得知此事后“震驚、氣憤、羞愧”。9日凌晨,張勇在內網公布“女員工被侵害”事件的階段性內部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宣布相關高管辭職,涉事男員工被辭退并永不錄用,并從三個方面進行“反思和行動”。此外,濟南華聯超市也于8月9日發布消息稱,涉事員工被辭退。
該事件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輿論從阿里的企業文化、女員工權益保護到商務接待、酒桌文化等進行了大規模討論。結合近年來互聯網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和特征,該事件的發生以及處理過程凸顯了阿里企業社會責任存在的三大問題。
問題一:社會責任認知“漂移”
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是一個“連續體”,既包括了作為“社會義務”的守法合規,以及企業對利益相關方的責任,也包括企業創新性解決社會問題和公益慈善。但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公益慈善。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社會責任國際標準ISO26000認為,企業的公益慈善行為“能夠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然而,組織不宜將其作為社會責任的替代物”。
圖:企業社會責任“連續體”
近年來,互聯網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存在嚴重的認知“漂移”,進而出現明顯的“相互矛盾”。
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在公益慈善中行動積極,表現活躍,體現出慈善捐贈規模大、公益形式創新等特點;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違法違規事件頻發。南方周末發布的2020年互聯網科技企業社會責任榜顯示,上榜的50家企業中,近一半的企業(24家)在2020年發生了一起或多起社會責任缺失事件。這些事件既有違法違規事件,如貪腐、不正當競爭、侵犯消費者權益等;也有違背公序良俗、平臺管理失范的責任缺失事件,如平臺內容低俗、廣告傳遞的價值觀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要求等?;ヂ摼W科技企業影響范圍廣泛,社會責任缺失事件頻發,使得行業整體的負面輿情居高不下。
阿里的履責實踐表現出對社會責任認知的“漂移”??陀^來看,阿里在公益慈善方面表現突出,其公益制度建設和員工志愿服務氛圍在互聯網企業中也較為領先。在其最近發布的《2020-2021阿里巴巴集團社會責任報告》中,內容占比最多的議題是人人公益、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公益傳“橙”等,約占60頁(報告內容共85頁),關于公司治理、對利益相關方責任的內容僅占7頁。
在南方周末2020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研中,阿里在調研的七個維度中(責任治理、經濟責任、消費者責任、員工責任、公平運營、環境責任、公益慈善)差異較大。其中,在公益慈善維度,阿里得分率為100%,在員工責任、公平運營(含守法合規)兩個維度得分率不足60%。
圖:阿里巴巴在七個維度上的得分率(%)
問題二:價值觀失范導致履責基礎不穩
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在追求經營成功過程中所遵守的基本信念和價值判斷準則,它決定了企業或員工在遇到矛盾或處于兩難選擇時應當如何做,應該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弘揚什么、抑制什么。
作為阿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新六脈神劍”包括: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因為信任,所以簡單;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時此刻,非我莫屬;認真生活,快樂工作。作為指導阿里經營的價值準則,這些價值觀似乎并沒有問題。但是當企業內部的價值觀與外部社會期望發生沖突時,或者在具體而微的應用場景與企業價值觀不相協調時,價值觀在指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就存在失范、失調的可能性。
如“客戶第一、員工第二”的價值觀,在遇到酒桌文化時員工個人該如何決策、取舍?“認真生活、快樂工作”的價值觀,在普遍的加班文化裹挾下,該如何踐行?企業的價值觀不僅要用于指導企業經營,在社會責任時代,還應該可以指導企業有效處理企業與社會、企業與公序良俗、企業與人的基本權益之間的關系。
問題三:社會責任治理失效
人無完人,任何組織在經營實踐中都可能存在管理漏洞,都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危機。因此,社會責任治理要求企業建立有利益相關方參與的決策機制,并擁有暢通的利益相關方溝通機制,以使問題得到及時反饋。
疑似性侵事件發生于7月27日晚間到28日凌晨,其后阿里女員工經歷了找領導反饋、在工作群里曝光、打印宣傳單并帶著喇叭到公司飯堂進行現場曝光等多個階段,然而,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表示在8月7日當晚才得知此事?;蚴菧贤C制無效,或是管理層漠視,這些都反映出阿里在利益相關方溝通和申訴機制方面是失效的。
申訴機制是利益相關方權益保護的重要補救渠道。當利益相關方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可以進行有效的申訴。企業需要建立并保持有利于舉報不道德行為而無需擔心遭到報復的機制,為相關方權益特別是員工權益保護做好保障。當然,申訴補救機制本身應合法、公正。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業追求“更高階段”的社會責任值得鼓勵,但必須打好社會責任基礎。目前輿論仍在發酵,涉事人員是否有違法犯罪行為有待警方調查。但事件發生及處理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亟須阿里檢討深思。就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而言,阿里需要對本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系進行“全方位體檢”,對企業文化進行校準,參照社會責任標準和指南,進行針對性“補強”。編制企業倫理手冊,指導企業從更廣泛的視角處理社會責任問題。建立有外部機構參與的利益相關方溝通機制,提升社會責任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