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商的“冰”與“火”:增速十年新高,船和柜子一“票”難求
“東南亞國家和印度的生產一直沒恢復,服裝訂單都流向中國?!倍频墓?020年業績增長超40%,2021年至今又增長了40%。
“現在艙位很緊俏,運力減少,但國際物流運輸的需求又很大,海運運費差不多已經漲了10倍?!?br />
集裝箱有去無回?!昂M鉀]有貨可運回,運空柜的話,這艘船就是凈虧,所以美國、東南亞積壓了大量的空柜?!?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8月1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集裝箱價格上漲,一箱難求,成為不少外貿商面臨的難題。
2021年過去的大半年,堪稱中國外貿行業的黃金時代。
8月10日,商務部公布了1-7月中國外貿運行情況:出口、進口規模分別為11.66萬億、9.68萬億元,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分別增長24.5%、24.4%,均為十年來新高。
民營企業是主力。1-7月,民營企業出口增長30%,占出口的一半以上。新增外貿經營者備案登記超11萬家,其中95%是民營企業。出口的商品中,機電產品占六成,同比增長25.5%。
從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起,中國外貿商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行業變局。
2020年上半年,用工難、生產難、發貨難,一批外貿企業沒能挺住。隨著疫情蔓延全球,海外停工停產,中國外貿訂單大量增加,熬過困難時期的企業迎來生機,新的難題在于疫情導致海外的集裝箱和船只回流困難,海運成本激增。
眼下,在24小時排隊搶柜子、搶船艙的節奏中,外貿商們正奮力趕上十年最快增速的這波熱潮。
外貿訂單也一度銳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外貿行業受到重創。
90后彭超在廣州經營一家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公司,對接歐美地區的空運和海運。他回憶,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廣東許多外貿工廠停擺。4月后,又遇到用工難,“很多工人不想回來,工廠無法開工,租金又免不掉”。
隨著疫情蔓延全球,海外的市場需求變得極不穩定。越來越多國家的線下商超停業,市場消費能力驟降,中國的外貿訂單也一度銳減。
董菲是廈門一家外貿公司的業務主管,公司與海外的一些中高端潮牌合作,進行服裝進出口的貼牌生產。她回憶,2020年上半年,因為接不到訂單,當地許多服裝廠和外貿公司破產?!坝绕涫菍W鰬敉膺\動產品的,去年倒閉了很多家?!?/p>
一些原有訂單也因故取消,貨款無法收回。
彭超的合伙人在廣州經營一家代工廠,為歐美、中東的客戶生產貼牌耳機。疫情期間,工廠完成了一筆來自意大利的生產訂單,卻接到客戶兒子的電話——客戶因新冠肺炎去世,貨不要了?!吧唐肥嵌ㄖ频?,也沒法賣給別人?!?/p>
還有幾次,工廠生產完畢,對接的海外商超卻已停業?!柏洸灰?,預付的30%定金也不要了?!?/p>
多重打擊下,一些公司資金鏈斷裂。彭超回憶,疫情前,一些公司為擴大規模進行投資,“比如買地新建廠房,投入都是千萬級”。疫情后,因為不能如期開工,老板只能變賣資產還債。
除了供應商和貿易商,貨代公司、物流公司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一些業務單一或依賴重資金的物流公司沒能渡過難關。
“比如只做包機運輸的空運代理公司,平時和航空公司簽約,做某一條航線的空運代理,押金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