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助力碳中和觀察報告(2020-2021)

中國3060承諾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的重要部分,相比發達國家在碳達峰時已完成工業化和能源轉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有充足時間(歐盟60年;英國59年;美國43年),中國面臨的時間更緊迫(30年)、挑戰更大。

目前我國煤炭消費占比仍超過50%,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制造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產品增加值低、能耗高。同時面臨很大的資金缺口。據清華大學《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報告測算,中國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資金缺口大概在70萬億~170萬億,僅能源系統新增投資高達138萬億元,超過每年GDP2.5%

這個過程中很多行業要進行顛覆性的變革。金融作為調節經濟生產運行的重要工具,可以同時起到穩增長和調結構的作用。研究報告聚焦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碳市場四項重要的綠色工具,考察了它們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在碳中和目標下擔當的角色。

綠色信貸是助力碳中和的金融主力軍

綠色信貸是綠色低碳項目最大的資金來源。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綠色貸款余額超過13萬億元,規模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廣東省GDP11萬億元,相當于可投資一個“純綠”的廣東。交通運輸、電力行業是綠色信貸主要的投資方向。

銀行作為綠色信貸的主要發放者,近兩年發放規模和管理水平在提升。根據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的調研,六成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百億,一半都有完善的綠色信貸組織架構。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披露了4年間綠色信貸減排折合二氧化碳,不僅從源頭發放貸款,還從效果上量化評價綠色貸款的減排效益。

綠色債券是助力碳中和的金融特工隊

由于銀行負債端的期限不超過一年,綠色項目的時間較長,會導致期限錯配。綠色債券可以利用自身在產品創新和期限的優勢,為綠色項目提供靈活、到位的資金。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綠色債券發行國。從發行主體看來,央企、國企是的主要發行商;交通、能源、水務是主要投資領域。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三峽集團、北控水務集團是發行規模領先的企業。

2021版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中,綠色建筑、可持續建筑被首次納入,作為新時期國家重點發展的綠色產業。房地產行業調研中發現,越來越多房企將綠色債券作為融資新渠道,一方面降低綠色建筑項目開發成本,另一方也可以緩解“三道紅線”政策帶來的資金緊張。

調研房企中80%實施綠色建筑認證,20%發行綠色債券。綠色債券對透明度的要求比較高,調研中發行綠色債券的房企,他們的環境管理制度建設、環境信息披露完整度,整體上好于平均水平。

綠色基金是服務碳中和的投資新高地

ESG投資在全球興起,其中的E-綠色投資占比最大。從新增綠色基金數量和投資機構的導向來看,中國綠色低碳主題基金的關注度在持續走高。在基金業協會新設立并備案的綠色股權基金數據從2014年的25只增至712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2020年對234家投資機構調研的調研中發現,已有一半以上機構開展綠色投資研究,其中26%將綠色投資明文納入公司戰略。

調研選取運營超過半年的滬深低碳主題基金16支,聚焦主要、剔除重復,共得到100支綠色基金成分股。研究發現,低碳主題基金總體表現優于滬深300,特別是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對經濟沖擊最大的時候,低碳主題基金跌幅遠低于滬深300。

100只低碳股票所在主要領域是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新材料、智能裝備、軟件服務,其中,最受關注成分股是寧德時代,是新能源汽車電池制造商,被八成低碳基金持有。

研究同時追蹤這些企業的綠色運營表現,發現僅22%制定氣候變化制度或舉措;40%公開披露環境制度或信息。它們被納入“低碳”,更多是因為其所屬產業,低碳運營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碳市場是服務碳中和的重要基礎設施

企業提升低碳運營能力的倒計時已然開啟。2021716日上線全國碳市場,首批納入電力行業2200多家企業,首周碳價越50/噸,隨著碳中和目標迫近,將有更多行業會被納入進來,碳價也會有一定的增長。不管是排控企業還是非排控企業,碳排放都成為企業一項重要的生產資料,企業需有意識地進行碳資產管理。

觀察報告最后建議企業從碳排查、環境信息披露、綠色創新、綠色供應鏈管理等方面開始行動,利用綠色金融的利好機會,加快綠色發展步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